财新传媒

2016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盛大开幕

2016年05月16日 15:15 来源于 财新网
5月14日,由财新传媒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

5月14日,由财新传媒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

金融得天独厚的属性,使金融业加大数据产生了1+1大于2的效应。这种效应,扭转了全球金融业的经营思路和发展路径,以致改变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面貌。为此,论坛以“大数据重塑金融新思维”为主题,从学术、政策、商业实践等多个维度,聚焦“大数据+金融”,以大数据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为视角,全面、深刻地阐释、展望大数据与传统金融、大数据与新金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论坛在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致辞中开幕,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等重要嘉宾发表演讲。论坛还邀请到知名专家学者、金融业翘楚、征信业资深人士对“大数据助力传统金融革新与新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大数据征信业的现在与未来”等主题进行深度高端对话。

当今,中国经济呈L型走势,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转变。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困境,造成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断承压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剧了金融业的“惜贷”情绪。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普及,催促着传统金融业进行新的解构,并开拓了“新金融”这片沃土。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助力传统金融“华丽转身”,辅助新金融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化解当下中国经济难题,是中国社会自上而下的关注所在。

论坛开始,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致辞中对参加论坛的业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当下,社会对“大数据+金融”这一产业融合的关注度非常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看法尚存诸多复杂的维度。她主张,认其理、辨其性,将大数据和小数据进行对比、实现互补,有助于促进金融业的大发展,让传统金融业在发挥金融优势基础地位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完善金融体制并创新业务操作机制。

随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上台发表主旨演讲。他向与会嘉宾介绍道,上海正在为推动各项金融改革发展创新,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秉持大数据技术的核心驱动力量,引领金融改革创新,助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上海市政府服务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他强调,为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政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等有关市场主体要同心协力,发挥出大数据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创新领域应有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做主旨演讲时指出,2009年至今经历的金融与科技相互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进程是金融科技3.0版。FSB最新提出的金融科技监管评估框架对于在实现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他讲到,中国,作为G20成员国之一,也作为FSB和IAIS成员国,会深入评估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同仁的沟通,完善与金融市场的沟通互动机制来推动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能够真正地融入和适应全球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潮流,并真正形成中国在这一领域长远的、可比较的竞争优势。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的演讲围绕着“大数据催化金融模式创新变革”展开,结合金电联行在大数据征信、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金融量化风险管理三大领域的业务创新与实践,深入介绍了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行大数据技术的天然优势,以及目前以金电联行为表率的大数据企业在助力金融发展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体现了大数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多样化的合作可能。着眼于宏观经济层面,范晓忻认为,中国东西部因地制宜、并驾齐驱的大数据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在大数据已进入新的产业高度之时,要运用大数据驱动金融创新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重振与完善市场供需配置中去。对此,他进一步从大数据风险监管、大数据与产业跨界融合的角度,生动地解析了金融创新对支持供给侧改革的巨大意义。最后,他倡导,大数据和大数据金融从业者要学习脚踏实地而又勇于继往开来的“工匠精神”,完善大数据理论和技术,深化大数据金融创新,开创更多结合商业系统的应用场景。范晓忻的精彩演讲在现场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接下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发表题为“大数据推动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跨界与整合”的演讲。演讲中,他从大数据对金融业产生的积极影响,大数据推动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跨界与融合,大数据时代金融业各方的应对之道三个方面,深刻地剖析了大数据思维和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进行的解构与对新金融迅猛发展起到的强大驱动作用。并且,他建议,基于“广泛连接”的理念,加快发展综合金融,打造金融数据生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在题为“关于大数据的认识误区及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表现”的演讲中,站在人类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思想认识高度,以高效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为切入点强调,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给人类提供的是从更宽视野、更多维度、更全方位来认知、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他呼吁,人们要正确处理好多种关系,其中包括碎片化信息与完整性数据的关系,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的关系;作为企业包括银行还要处理好客户个性化意识与社会化共同需求二者间的关系。

在以“新金融模式的创新、竞争、风险与监管”为探讨主题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金电联行执行副总裁艾小缤认为,大数据产业不太可能出现寡头垄断。在进行大数据信息挖掘时,做到有条不紊并结合地区和企业的发展环境,促成数据变现,才能发挥出数据的最大价值。另外,他希望能够通过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来彻底打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并解决新金融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提出,数据信息是金融的命脉。但只有高质量的大数据才能够成就新金融。他认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大量的海量信息中间去发现规律,是在金融领域实现大数据价值的三个维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发表观点道,在规范互联网金融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促进该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他建议,监管层应该不是搞“适度监管”,而是在微观与宏观层面一同进行“审慎监管”。

信用,是金融交易的“灵魂”。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征信体系规划与建设,是金融业发展得以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与制度保障。为了深化社会对大数据征信的认知,探寻大数据征信业的发展之道,征信管理部门、信用服务机构与金融企业的重要人士登台入座,以“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机遇与挑战”为主要内容进行圆桌讨论,与参会嘉宾一同分享了一场专业的探讨。中国新兴产业大数据信用服务中心副主任田京海提到对大数据征信做的五个特征性分析,并期待能够在2016年看到一个更新的信用基础术语标准问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谈到,大数据提供了多种手段来解决金融交易,特别是信贷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责任编辑:财新会 | 版面编辑:会议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