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会议实录——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国际论坛

2017年06月19日 14:29 来源于 财新会
可以听文章啦!
会议主题: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国际论坛 会议时间:2017年6月17日(下午) 会议地点:红杉国际假日酒店

会议主题: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国际论坛

会议时间:2017年6月17日(下午)

会议地点:红杉国际假日酒店

  主持人: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用一个这么宝贵的周末下午来到这里参加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支持机构,同时财新传媒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共同来参与的这样一个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国际论坛,我是来自财新传媒的袁小杉(音译),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见面。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要讨论关于金融科技。说到金融科技,其实可以说它是近年来我们这个金融业当中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了。尤其是我们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在过去几年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无论是在交易的活跃度,还是在规模增长的速度等等方面,可以说都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跟发展。尤其是其中这个融资的总额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的榜首。那么,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新科技,还有金融的更加深度的融合,相信我们这个科技与金融深度交流的时代会越来越有更多的发展,现在可能我们也有一些感受,但是未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基于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还有人工智能等等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知道,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迅速的发展是因为它的确是通过了一些技术创新改变的我们一些传统金融体系当中的痛点。但是,我们知道一个新的行业,一个新的业态,一个新的技术,它的发展其实是离不开一些公共政策的指引,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在全球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来讨论金融科技领域,我们研究技术跟服务标准,其实对于我们中国引领国际的一个竞争格局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贡献的作用跟意义的。

  尤其是在未来,我们的金融科技如果更大规模的普及跟应用,我们其实坦白来讲,当然有很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我们怎么样来控制金融科技的这样一个风险,我们怎么样来建立一个行业标准化的体系,以及我们怎么样来构建一个适合当代的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司法体系,这些问题都是有待讨论跟去解决的一些问题。

  那么,也正因为是存在这些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论坛邀请到来自中英两国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在这里探讨以上关于金融科技的一些热点问题。那么,在论坛中特别要一提的是,我们还将发布由京东金融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国内首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法律前沿报告。希望今天在这里我们大家真的能够畅所欲言,让大家觉得不虚此行。

  接下来,我首先还是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各位重要的嘉宾,首先是八位主旨演讲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孙国峰先生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锋先生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 杨再平先生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蔡洪波先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 石现升先生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助理 吕罗文先生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 王俪玲女士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 姚庆海先生

  同时,我们还要欢迎来自主办方: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申卫星先生

  以及,我们的承办方:

  京东金融CEO 陈生强先生

  京东金融副总裁 马骥先生

  以及学术机构:

  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 Garrick Hileman

  同时,感谢在略合作媒体财新传媒的支持,同时今天请到京东金融总法律顾问刘志坚先生为我们发布首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法律前沿报告》,同时还有清华大学法学院的院长助理、副教授 刘晗先生,刘晗先生稍候会为我们做一些现场点评,同时我们邀请到金融科技专家、财经专栏作家蔡凯龙先生,还有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 李爱君女士,还有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亚太地区负责人Hung-Yi Chen先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到来,对我们这个活动表示支持。

  接下来进入到今天论坛的正式环节。首先,请出的是主办方,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申卫星先生为我们致开幕词。

  开幕致辞部分

  申卫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这生机勃勃的盛夏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参加本次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论坛。并将见证京东金融即将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的报告,今天论坛可谓是高朋满座,中外嘉宾云集,我谨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向大家莅临今天的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金融科技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不论是规范发展,还是技术体制的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此,有人称其为金融科技的元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的应用,开启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层次的融合。从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初衷是通过技术的创新来降低获客的成本,提供营销获客、身份认证、风险定价及资金流转等环节的技术支持,以便快速介入金融市场。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尤其是区块链的研发,信息技术和金融的融合不断打破着现有的金融的边界,深刻的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可以说,金融科技正在悄然的改变着金融服务行业的新兴科技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盛夏草木长,好风雨之增”,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当中明确的提出了,要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这使得金融科技产业正式成为一项国家重大的规划部署。今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又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支持报告》,报告认为在“一带一路”合作当中,金融建设不应忽视中国金融科技的力量。可见,今后不论是“赛道论”,还是“风口论”,金融科技都将成为历史浪潮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金融科技,众所周知在2016年融资总额已跃居全球的榜首,相信随着中国结构的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金融科技的创新,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新的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促进金融科技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福祉,强化金融科技领域研制规范的技术标准与服务标准,助力中国金融科技在国际竞争当中取得优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金融科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更是当今时代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机遇面前,以京东金融为代表的各大企业纷纷试水,而且已经取得了非常令人注目的成绩。

  今天我们的合作单位京东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金融科技立足点,把最先进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与技术的本土化相结合,不断的积累存量,发展增量,在掌握底层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金融科技的产品。

  例如,贯通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链开展的大数据的增信业务,基于大数据分析向不通客户群推荐金融理财产品,基于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国内资产证券化领域等等。

  这一切都显示了一个现代企业对新技术发展的反应能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也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重要参与者,以上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金融科技这一细分领域的发展,更加会泽整个国民经济,助力国家提出的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积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本次论坛中外专家、监管者、实务界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金融科技所面临的问题,为金融科技发展凝练智慧,献计献策,很有意义。也非常感谢京东金融能在发展实务产业的同时,潜心研究行业的发展业态,为我们这次会议即将提供详实而丰富的报告,我们也是对这个报告充满了期待。

  当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金融科技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的金融科技的发展道路还需要不断的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深化理念,完善政策创新实践。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金融科技将会走的更加规范、更加稳健。

  最后,代表主办方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申院长。刚刚申院长也给我们大概的总结了一下现在我们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以及未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到了我们承办单位京东金融,接下来我们要有请的这位嘉宾就是来自京东金融的副总裁马骥先生,有请马总来致开幕词。

  马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金融界的前辈们以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以及剑桥大学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今天我们聚集到这里是在总结过往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的同时,也是希望各位行业专家能够基于各国金融科技的实践和探索,共同研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所需要的法律政策环境。本身我们是从事金融科技的企业,我们也一直关注整个全球范围内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和应用,我们也注意到一个趋势,就是传统金融机构在拥抱新兴技术方面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无论是美国、欧洲这些老牌的金融机构,高盛也好、摩根也好,包括UBS这样的机构,无不在用技术作为一个核心的竞争力来参与全球的竞争。比如我们了解到高盛它员工的1/4大概九千人是工程师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它在2016年校园招聘的时候大概有将近40%的新员工是来自于几个领域(steam、since、engineer、ticketnolage)这几个典型的技术领域,另外一个例子像UBS我们也看到,UBS在去年2016年他们投资了一家叫Sigfig公司,他们用这家公司的技术能力和他们的财富管理能力结合,帮助他们在全球的七千多名金融顾问使用所谓的数字工具来提升他们服务自己用户的能力。

  所以我们也意识到,在最近的这几年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一个附加项,实际上它越来越变成了像空气、水这样的一个行业的必需品。而技术带来对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迭代升级,我们看到现在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整个金融科技的核心就是让传统金融机构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这也是京东金融的服务理念。

  京东金融成立大概三年多了,我们一直在坚持走科技化的路线,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奠定了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来服务金融的理念,只不过刚开始两年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这种自营的方式夯实了我们的底层技术能力和风控能力。到了去年初,这两年以来我们内部已经把我们定位成一个服务金融行业的一个科技公司,为整个金融行业来提供我们的服务。

  金融科技这个概念虽然现在提出来在中国提的比较晚,起步也比较晚,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这方面的成就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是非常领先的,而且令人惊叹的。我们简单用近些年的数据来表达,16年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上的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资金额,中国公司一共达到大概接近80亿美金,超越了美国,是列为全球第一的。实际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觉到,实际上在中国,我们无论是大数据,刚才提到大数据、云计算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技术实际上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它不只是一个学院派、学校里研究的东西,已经在实践全面得到了实际的商业应用。无论是支付清算还是借贷融资、财富管理还是零售银行、保险这些领域为社会上提供了平等、独特的轻型供给,已经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驱动金融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上周亚洲银行家杂志评选2017年信贷风控技术实施奖的时候京东金融成为一个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非盈利机构,这说明中国本土的金融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继续在提升。

  当然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看到,金融科技的核心还是在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迭代以及在金融领域不断深入,业务的模式,海量的数据处理以及纷繁复杂的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需要相匹配的治理和配套的机制,这也需要包括无论是监管当局、科技企业还是学界在内的从业者和专家共同去研究和论证。去推动金融科技法律环境的不断朝着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去前进。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金融科技法律体系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会有更加明确、具体的指导,整个金融的业态也会向着更加高的阶段来进步,从而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作为一名科技的从业者,我们京东金融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各界朋友对我们京东金融的一贯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将继续秉承着敬畏风险、拥抱发展、发展合规的理念用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如我开始说的,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它是个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于自己在这场历史性的行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很清晰的认识,我们相信通过科技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开放和连接,完全可以打破行业的局限、国界的局限甚至是文化的局限,将过去数百年来形成的全球金融的某些不平等的鸿沟抹平,重塑一个全世界的新的金融格局。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马总,刚刚马总在开幕词里面用一些数据给我们大概的讲了一下我们国家的金融科技发展在整个国际当中的一个位置,同时也特别说明了我们面临着未来的进一步的这种普及,其实情况越来越复杂,也的确是非常急切的需要一些更清晰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出现,接下来关于这个方面我们来听听来自国际的经验,接下来这位嘉宾是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员GarrickHileman先生为我们致开幕词。

  Garrick Hileman:

  非常感谢请我到北京来,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来,再次感谢京东金融,非常感谢代表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在这里做一个开幕式的致词。

  为大家介绍一下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都做了什么,我们都做了什么样的研究,我们研究中心实际上是两年半之前在剑桥大学商学院成立,主要研究的是新兴金融。

  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两年半之前在剑桥大学商学院成立,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新兴金融,我们认为新兴金融指的是任何的工具或者渠道或者是系统,是区别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传统的金融市场的。比如说像P2P网贷以及众筹等等这一类的。还有就是区块链,我觉得这些都是,这实际上都是我们新兴金融研究中心所研究的话题。

  当然我们也是在英国唯一的所首先开始区块链研究的大学,我们也受到了来自一些私有机构的融资,最近也获得了政府机构,比如说像英国政府部门、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些资金,另外我们也与世界银行合作,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一些新兴金融方面的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几年收集起来的。

  我们收集了很多经验型的数据,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新兴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新兴金融方面应该是排名第一,之后是美国和英国。另外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到底在哪些行业新兴金融发展的是最快的?我们看到最近在P2P网贷以及在房地产还有企业借贷方面出现了新兴金融的快速发展,我们也研究了新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像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它们面临着经济增长法律的问题。决策者非常想要了解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许他们会更多的鼓励金融科技或者是更多的鼓励新兴金融,所以我们也是进一步的加强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新兴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有一份报告,这个报告也是基于我们提出的数据,我们在这里列出了到底是哪些因素驱动了新兴金融活动的发展。

  如果看一下公用侧,主要的驱动因素应该是法律体系的质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解释了我们看到有一些地方,如果说是金融科技以及新兴金融发展比较快的话,会看到这些地方的法律体系会更加健全。另外就是中介机构所谓他收受的佣金是多少,比如说像银行,它们会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另外就是进入正规业务的障碍,如果障碍越多的话,人们可能会去选择采取新兴金融的方式来获得资金的服务。

  看一下需求方面,一个是获得金融的体系,另外就是使用基础的复杂性。如果使用基础特别复杂的话,比较全面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对于新兴金融的需求。另外对个人信贷的需求,我们发现这也是推动全球新兴金融发展的一些主要的推动因素。

  实际上可以看到,金融科技也是极大推动了新兴金融的发展,比如说有些人他们已经有了银行账户,他们可能更加容易来使用新兴金融,而并不只是银行去推动这个新兴金融业务。

  最近我们也发布了我们全球的一个报告,这个是涉及到新兴金融的一个报告,也建议大家在网站上自由下载,另外我们也准备了几份纸质的报告,这项研究它也是第一个,这个报告大概有100多页,其中包括很多没有开放的一些数据,是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包括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收集了很多经验性的数据。比如说一些新兴金融的数据,我们也去到了很多不同的机构收集到这些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在加密金融方面的一些数据。

  我们了解到至少有1800个人他们是在加密金融行业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据,我们认为真实的数据应该是2000-3000这样的一个规模,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我们发现在这里做加密金融、网络金融的人是最多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数据来了解这一行业发展的情况。

  我们也看了一下监管的情况,通过调查金融渠道发现,那些小的加密金融的交易可能需要更多的一些政府的许可,但是那些比较大的交易量可能并不需要任何正式的许可,小额的需要这样一个许可。我们也看了一下它发展的情况,毫无疑问中国在网络加密货币挖掘方面是发展的最快的。

  另外我们也要看一下到底有多少人在使用这种网络加密货币,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大概有300万个个人,他们是网络加密货币的活跃用户,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这个数字也在不断的增加,可以看到,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样一些网络货币。我觉得可能今天的活跃用户应该是在500万到一千万之间,我们也相信,比较保守的应该是300万的活跃用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数据。这也就说明现在的网络加密货币的经济规模大概相当于丹麦这个国家的规模。而且我们也都知道网络加密货币的网络它的弥补程度就相当于丹麦的电力网络一样。

  我们马上会发布一个新的研究,这个新的研究讲的是区块链,会看一下一些大的公司他们做的什么,特别看到有些国家政府部门甚至也使用了区块链的技术,我们也有一些数据级,一共研究了30个中央银行,分析了一下这些银行如何使用区块链,用它来进行货币管理,这个研究也会马上发布研究报告马上会发布,对于我们收集的数据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最后感谢大家,也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顺利召开。非常感谢!

  主旨演讲部分

  孙国锋:

  我认为RegTech可以定义为科技与监管的有机结合,主要作用是利用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满足监管合规要求。RegTech涉及三方主体:监管机构制定监管规则,金融机构和FinTech公司的行为需要满足监管合规要求,RegTech公司提供RegTech的技术服务。此外,国外RegTech与中国RegTech是有区别的,出于合法合规经营的需要,国外RegTech首先起源于金融机构和FinTech公司,是其根据监管机构发布的监管规则制定的、用于自律的技术;而由于中国金融监管的包容性,金融机构和FinTech公司缺乏研究和开发RegTech的动力,因此中国RegTech的发展理应也需要由监管机构来推动。

  中国发展RegTech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完善金融监管双支柱,涉及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功能监管两方面;第二,金融数据标准化,监管机构应肩负整合FinTech行业金融数据的重任;第三,制定相关规则和标准。监管机构应制定FinTech行业监管规则、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第四,根据发展主体不同,RegTech有三种发展路径:由监管机构独立研究与开发RegTech系统;监管机构将RegTech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外包;在金融机构开发的RegTech系统基础上,由监管机构进行选择和整合,形成适用于整个行业的RegTech系统;第五,从RegTech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金融科技行业有必要分担部分监管当局发展RegTech的成本,将此视作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支出,实现金融科技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第六,发展RegTech,还要注重国际合作。在引导国际RegTech新技术落地我国并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RegTech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监管合作,防止跨国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

  主持人:谢谢孙国峰先生,刚才帮我们非常系统的梳理了一下关于RegTech的解释,以及未来的一些前景,从技术层面,监管层面等等,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法学界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我们有请到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锋先生。

  郭锋: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以科技驱动金融创新并实现金融转型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绿色金融产业。在中国,金融科技主要是互联网界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创业团队来引领和驱动的,这批人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开放包容和创新思想市场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的实现。

  从制度建设方面,怎么有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呢?第一,在监管上,要根本改变监管传统产业的监管理念和逻辑,有利于市场发展创新,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的任意性.不可预期性;第二,互联网行业自身要加强协调和自律,共同制定规则,公平竞争,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第三,司法机关可以提供司法政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制度供给,为金融科技.互联网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主持人:谢谢郭锋先生,听得出来郭锋老师对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发展跟法律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有很多思考,给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建议,比如设立互联网法庭什么的。接下来我们要有请的嘉宾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先生,我们听听他的分享。

  杨再平:观点1:“物理网点为王”而拒绝Fintech的传统金融即将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新金融。

  由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构成的Fintech加速发展,全球金融家们言必称Fintech,Fintech已然世界性金融热门话题。据统计,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投资504笔,累计融资金额从2015年的191亿美元增至1135亿美元。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融资占全球总额的份额超过50%,首次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Fintech会否颠覆取代传统金融?成为国际金融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金融业标志物及金融业态的演变:银行家英文banker,即坐长板凳的人,长板凳即最早的金融业标志物,以后演变到大柜台,到各种电子机具,到互联网,到移动终端。目前,电子支付、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 p2p、互联网众筹、数字化投顾等金融新业态方兴未艾,星星之火已然燎原之势。发展趋势,势不可挡。适者生存,顺之者昌,拒之者亡。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一章引用爱德蒙·伯克广(Edmund Burke)的名言: “骑士制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善辩者、经济学家和精于计算者的时代。” the age of chivalry is gone; that of sophisters, economists, and calculators has succeeded.上世纪中后期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一群灭绝的恐龙。”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s would become a group of extinct dinosaurs. 套用以上引述,可以说,“物理网点为王”而拒绝Fintech的传统金融即将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新金融。

  何以如此?我们不妨从最佳金融说起。金融的本质即跨时空价值交易。最佳金融即通过跨时空价值交易而使跨时空资源配置趋于帕累托最优。但现实世界跨时空资源配置往往远离帕累托最优,远离最佳金融。障碍主要在于:时空局限、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成本高、风险大等等。金融科技的优势正在于突破时空局限、信息更充分、更对称,大大降低成本,有利识别管控风险,这些优势可让现实金融更接近最佳金融。

  观点2:“监管悖论陷阱”严重制约Fintech进一步长足发展。

  业者矛盾心态:期待监管部门背书为金融正规军,但又不习惯条条框框而惯于裸奔,惯于野蛮生长。

  监管者矛盾心态:要么不当回事,对相关风险视而不见,要么按现有规则严防死守。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先是监管缺位,越界、抢食、裸奔、野蛮生长,以致e租宝事件、p2p跑路事件频发。2016年始,全面整治,强化监管,谈p色变。

  此即“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悖论陷阱,其已严重制约金融科技的进一步长足发展。

  观点3:跳出“监管悖论陷阱”,须强化两方面理念,两方面发力。

  一方面,不能没有金融监管。跨时空交易,高风险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反金融欺诈,维护金融安全稳健,不能没有金融监管。金融科技概莫能外。高新科技不是排斥、逃避金融监管的理由。既做金融,就要遵循金融的客观规律,遵守金融的行业规则,接受金融监管。

  有效而具公信力的金融监管,也是受监管金融机构所提供金融产品最有价值的背书。从这一意义讲,金融监管亦为相关金融机构及其产品品牌提供增值服务。概言之,金融监管,是经济社会必需的公共品,也是有益于金融业者的公共品。所以,凡金融业者,都没有理由排斥或逃避金融监管,而应积极主动接受金融监管。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必须专业、科学而有效。如果不专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何来有效监管?如果不科学,像郭树清主席今年3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所批评的,“牛栏关猫”,何来有效监管?如果不求有效,无的放矢,何须监管?

  观点4:让金融监管最大限度包容金融科技,或是让金融科技跳出监管悖论陷阱而进一步长足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

  这也或是经济社会与金融科技业者的最大期待。

  所谓最大限度包容,一是要将金融科技纳入监管者的视野,不能视而不见,或只见其一二三而不见其全部,而要力求全覆盖。二是要研究金融科技的特点,认知其特殊规律,以求从其“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三是要基于上述科学认知制定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及风险特点或特殊规律新的监管方案,切忌削足适履而用老的条条框框硬套新的金融科技。四是要认可并鼓励已成熟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使用推广,比如区块链、比特币以及远程开户支持技术等。五是要容忍其试错阶段非刻意性欺诈及非系统性风险发展,譬如各国纷纷采用的“监管沙盒”。六是要包容并借力相关行业协会类组织的行业自律自我监管。专业性强的金融领域往往都是行业协会类组织的行业自律自我监管先行,政府监管随后。

  主持人:谢谢杨秘书长的首秀。其实我们的监管机构也好,金融机构也好,这种包容跟互动大家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互相摸索跟互相适应的过程。接下来请出另外一位主题演讲嘉宾,他是来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先生。

  蔡洪波: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下,对法律和监管产生了一些影响。有这几个方面:第一,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第二,金融科技发展对现有的金融法律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第三,金融科技不当使用,可能为欺诈、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一些便利。

  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几点想法交流:一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广大法律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专业支持。二是金融科技监管要坚持金融属性和风险导向,同时也要坚持创新取向。三是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管理形式,管理方式。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多产业发展融合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产业容量大,也有很多未知领域。因此,既要有前瞻视野和实践推动,也需要基础制度的创新和构建。

  主持人:感谢蔡洪波先生,我们接下来请出的这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现升先生。

  石现升

  1、在金融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金融生态已经正在被重新定义,而这一轮科技革命是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新技术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2、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技术和应用领先美国5年,我们的移动支付的数据是美国的十倍,这些是我们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可以证明了的,它是可以为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利益和价值所在。

  3、互联网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细分领域包括支付结算、P2P借贷、金融融资、金融征信、网络理财等等这些服务可以称作是连接世界的血脉,毕竟是“地球村”的概念,互联网连接所有连接一切包括接下来的互联网时代。

  4、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确实有着包容的监管环境,很多时候确实应当一个行业的发展允许试错的机会,有着发达的互联网电商业务,同时还存在着未得到有效满足的庞大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5、用户体验决定了信贷用户的规模,支付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流量源,目前看确实是能够达到70万亿,但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金融科技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6、过去我国金融行业风控方式依赖于线下渠道,在互联网环境下局限性较为突出,互联网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用户,但应用不能停留在浅的层面上,如今互联网金融积累了海量数据,正是各类风控模型逐渐成熟的阶段,正是这些海量的数据分析才能对整个的监管科技和我们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带来极大的促进。

  7、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互联网技术大胆改造传统的风控手段可以尽快的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红利。

  8、金融科技驱动生态安全的重塑包括从金融的需求出发,努力实现我们对金融服务安全性的需求、流动性的要求,无论如何金融的流动性只有发挥金融更大的流动性才能保证提高它的服务效率。

  9、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通过建立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规范安全服务为优势,以互联网低成本扩张为手段的业务模式,并不断拓展业务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缔结关系的速度和深度,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从业者都必须把握其成功要素,精进核心技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既立足于当下又前瞻布局,连接未来。

  吕罗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受邀参加由京东金融举办的论坛,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金融科技发展与政策。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关注的焦点,催生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智能投顾等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了一批数据和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和深化。

  与此同时,在当前这样一股金融科技的发展热潮中,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客观冷静,正确处理好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一是注重理解金融科技本质。金融科技创新速度快,业务模式多,一些产品跨界嵌套形式复杂,从业机构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边界模糊。但穿透来看,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不论哪种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其发展必须遵循金融规律。从业机构不能打着技术创新旗号,搞违背金融规律、打监管擦边球的伪创新。

  二是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要从信息化时代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角度,深刻把握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趋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注重发挥金融科技在解决普惠金融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商业不可持续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推动解决传统金融体系的短板和不足,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

  三是注重防范风险。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发展,造福社会,用得不好可能带来风险,危害安全。在安全和风险问题上,金融科技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有任何特殊和例外。确保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防控风险永远是金融科技从业者的必修课。要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凝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建立实用、管用的金融科技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

  四是注重融合发展。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取代和颠覆的关系,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都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参与主体,在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和产业链方面既有竞争,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两者应良性竞合,共促发展。

  金融科技还处于发展初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在促进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是协会在去年6月份专门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工作组,并于近期成立了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旨在组织会员和各界力量,共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和安全治理,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二是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协会互联网金融统计监测系统、风险预警系统、集中式登记披露系统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上线运行。目前,统计监测系统的直报机构超过200家,报数机构的交易规模占所在行业比重超过80%。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利率期限、杠杆、资产、平台运营、诚信、技术安全和正面信息等七个维度,设定23项异常平台判别规则和风险阈值,筛查形成异常平台名录。集中式登记披露系统将提供监管部门统一监测和社会公众统一查询的入口,可实现相关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和穿透式监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收录自然人客户共计约924万,个人债权融资类账户累计约1059万个,并将于近期向成员开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三是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协会按照“顶层设计”和“急用先行”相结合的思路,在国家标准委的支持下,在金标委指导下,牵头成立金标委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全面承担起互联网金融标准化工作职责,发布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启动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研制工作,推进国家首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发布实施网贷信息披露标准,起草制定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披露标准,迈出标准化工作坚实的第一步。

  下一步,协会愿继续与大家一道,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积极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论坛也请到了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接下来有请到的是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王俪玲女士。

  王俪玲:

  各位在座的领导、学者、专家还有嘉宾下午好!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台湾的一些Fintech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我想我今天会站在这里是因为我过去有几个比较特殊的经验,我现在是政治大学的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可是我过去三年半曾经在台湾的金管会,也就是管银行保险证券的主管单位我是组委卸任,所以过去三年多以来刚好是科技金融发展在台湾很重要的时代,在卸任前我写了一本《金融科技白皮书》我们把很多应该要做的东西现在带到学校来继续来辅导产业的发展。我过去在去金管会之前是有非常多家金融机构的董事,所以产、官、学这样子的一个经验,我想难得能够透过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

  其实今天大家都蛮累了,从刚刚很多专家学者,前面的贵宾提到很多东西,我很快会讲一下,基本上台湾的监管其实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我们的创新还有非常多的金融科技的发展上似乎都比中国大陆做的比较慢,可是因为现在在整个机制上有做一个比较明显的调整,如果把大陆跟台湾能够做一个平衡,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

  台湾过去我在的时候在2015年其实就是成立,宣誓台湾的创新元年,这个部分是在金管会的时候我们成立了一个创新小组,对法规全面的检讨,也就是如果协助整个金融发展来讲协助法规的修正,同时我们成立了办公室咨询委员会和成立了一个基金,希望协助科技业做金融的部分能够有一些创新的公司来提供更多市场上面的(原则)。

  在我离开之前也颁布了科技发展白皮书,今年最重要的是金融沙盒法案现在在立法条例,在这个条例里面把国际上对于沙盒的一些精神,从开始的申请、审查、监督管理还有消费者保护控管,到最后的离开,很多相关实验法令的修正跟法令责任的排除这些东西都能够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盘点。这边其实很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沙盒不只是针对科技业做金融的业务,也包括金融业者在技术提升上,如果有用大数据、金融科技、区块链甚至人工智能这样子的部分,如何能够更快速的做一个法规的修正跟解套,这边也明定金管会必须非常快的时间,它在实验时间6个月,金管会需要在60天内审竣,在通过之后,在这个实验期金管会必须要针对实验室的功能部分做修改,所以它让法规跟在实际上落地、产业上面的执行能够有更好、更有效率的一个结合。

  另外也会有一些分类式的特准行业的业务,也就是它是差异性的管理,对于大、中、小不同的业务、不同的监理强度都有做很多的划分。所以我想金融创新条例本身的一个通过,对台湾来讲对监理整个金融科技来说有更好的往前走的一个动力。

  监理沙盒这边有特别提到,一定要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前必须要在咨询的风控,就是资安还有消费者保护甚至风险管理方面应该要有明显的(标准),这个部分做完了才能提,也是有提到金管会刚刚讲到如果它实验是成功的话,金管会会在短期之内做很重要的一个事实修法,这个修法本身就是让落地之后的业务能够顺利通畅的运行,如果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甚至产生比较大的消费问题或者是资安、风控问题的话,就会给撤销甚至让它下市。所以整个的部分其实是画蛮大的时间来做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可能性跟许可。

  我们在整个市场上现在在台湾比较重要的领域应该就是刚刚讲的互联网金融,我们金管会在2015、2016年大力的鼓吹互联网金融,开放第三方支付。现在比较重要的重点应该是在AI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还有区块链的应用,我们也非常鼓励金融业能够转投资Fintech公司,因为如果金融业能够购并或者透过Fintech科技业技术的提升对金融市场上有帮助的,所以它在它的资本额当中可以投资甚至变成是百分之百拥有的分公司、子公司。

  还有在整个市场上,金融科技白皮书里面我们分为应用面、管理面、资源面、基础面,以基础面来说主要就是在现在是在区块链跟人工智能上,还有在身份辨识上,因为身份的辨识其实是一切的许可,很重要的基础。还有我们在人才培育跟创新的部分,等一下会特别提到,台湾比较重视的就是产官学的合作,所以在学校的部分它不但在人才培育、在课程、在职教育训练、产学合作、法规修改上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在应用面的部分,透过银行保险电子证券整个金融的通路都能够全面的来发展金融科技。

  目前全台湾来说大概不同的领域都有一直做金融数位化甚至有非常多的APP透过金融机构很多的服务让大家在手机上就可以做。还有大的金控公司也会用专案的方式透过跟学校的产学合作来覆盖整个电子网络。

  台湾的电子支付比例目前只有32%,在金融发展白皮书里面有特别提到希望三年后我们能够倍增至少超过52%,目前按照这样的发展来看,它其实是有可能提前达成的。目前全台湾很多的银行APP发展是非常迅速的,applePay和samsungpay其实全部都进来了,所以金融支付的部分在电子支付的部分其实已经有很快速的成长。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成长是在机器人的理财,还有区块链甚至我们刚刚讲的保险公司透过非常多的一个(develis where)他们可以搜集非常多的资料,这边有UBI保单、甚至大数据保单、物联网保单这些目前也都有在推广跟进行。所以透过这个AI人工智能其实是放在保险、银行、证券三个部分,目前推广上都是越来越广泛的。

  产学合作是台湾比较大的一个特色,其实在过去台湾不管是监理机关还是行业协会甚至金融机构本身它非常的,常常会透过学校的一个平台,比如说像研究中心这样一个平台来做一个产学的合作,这边产学合作就会在产学合作的平台底下透过学术界比较理论基础甚至比较多教授们的参与,在风险控管、技术上提升甚至在消费者保护,尤其在法规的部分都能够用一个跨校、跨院、跨领域的结合来解决提供一个比较全面性的(方案)。等一下以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为例,讲一下台湾为什么有比较好的监管平衡在学术界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以政大科技金融中心来说是去年成立的,现在已经有9个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里面包括监理沙盒还有刚刚的RegTech,另外还有区块链的智能和约还有数位理财在人工智能上面的发展、行动数据互联网还有P2P、保险科技,另外非常具有特色的就是有专利和指财,所以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跨院、跨校的合作。这边很多金融机构甚至我刚刚讲行业协会其实是会委托我们做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法规修正或者技术提升上的产学合作,因为政大本身很多学校跟金管会、政府的关系也非常好,包括我自己过去是金管会组委。所以我们在学跟政府之间有一个比较好的桥梁,这个桥梁其实是平常就在接触,在做任何的风险控管,在法规修正的时候其实就会接触了,所以在这样风控法专包括消费者保护部分做的是相对比较好的

  我们也在有一些争议的时候,现在已经有金融科技的评议中心,所以任何争议都可以在现有的架构下进到评议中心做一个评议,甚至刚刚讲的也可以做很多法院相关的、法律上面的辅助。所以这已经结合现在的法制上也已经衔接上来了。

  目前整个未来台湾金融科技的发展其实是落在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我刚刚提到在法规修正的部分我们非常重视监理沙盒还有RegTech技术的发展,人才培育方面我们也帮政府上课,这个政策让国际上很多政策法规跟监理的智能,这个部分能够传承。

  还有我们在区块链做基础工程的部分也从银行的部分帐联网还有包括证券部分的交易支付清算还有OTC评价这个部分其实都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案在进行。在金融产业的部分,我们有提到希望能够金融科技最后做到是普惠金融,所以我们不但只是处理一个金融消费的能力,还处理到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做老年化社会的问题,还有可以去处理财富管理甚至保险,未来在保险智能和约、UBI保单非常多的产业面。

  最后一个比较特色的现在其实也有透过金融科技的技术在做一些环保甚至企业社会责任,比如说碳交易可以透过跟银行做衔接推广绿色供应链、赤道原则的融资,甚至在老年化社会国家跟政府公共基础建设的部分,其实编制我们讲介绍指数的部分也在透过金融科技的方式在做创新,所以在台湾比较重要的特色就是刚刚提到让整个产官学可以合作的,也因为这个合作我们不但可以有教育让大学的学生出来之后已经有这样的课程,比如说政大已经有金融科技的课程跟学成,有透过产官学的学术研究合作,甚至在大学的部分有很多学生可以直接到产业去攻读,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底下我们能够希望让台湾的金融科技可以更往前走。

  也谢谢大家!今天听到很多可以把大陆的经验带回去让台湾可以更成长。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俪玲女士给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先生。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京东金融的总法律顾问刘志坚先生发布国内第一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法律行业报告《2017金融科技报告:行业发展与法律前沿》

  刘志坚: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直到现在还能坐在这个论坛的现场,我想借这个机会还是再次感谢一下对于在我们报告编写过程中给予巨大支持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和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的。

  最后还是想借这个机会对参与整个报告的编写以及为论坛的筹备付出艰辛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刚才我也聆听了和专家的一些见解很受启发,但是鉴于时间的关系我想尽快的把一个报告的基本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一个报告的基本目录,共分为八章,大家现在手里拿到的这个报告是我们的一个摘要版,所以我们从第一章开始实际上是对金融科技本身许多专家学者刚才都提到,它的定义、它的外延还是存在争议的我觉得有争议并不怕,我们就是要通过研究使这个概念包括这个概念的外延越来越清晰,所以我们在第一章实际上是金融科技的界定与市场格局。第二章我们看金融科技落脚点还是在科技,到底什么样的关键技术是在金融科技的范畴内。第三章会在金融科技商业模式,也就是说科技对于现有的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的促进包括它的产品的升级和迭代等等这些方面做一个讨论。第四、第五、第六章我们看到其实是法律篇从金融科技的监管政策、金融的监管政策到金融科技的科技的监管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第七章因为科技本身是带有风险的,其实重点在第七章中对金融科技的技术风险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最后一章我们在整个报告当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的概念。所以我们在最后一章实际上对构建中国的金融科技的生态体系做了7点的建言。

  下面我想从科技到底给金融带来了什么,或者助力了金融什么这个角度开始启发,想举京东金融在实践当中的两个例子:一、消费金融的探索。京东白条很多大家都使用过,实际上京东白条初创的时候是赊销赊购到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更多应用场景比如旅游、婚庆等等。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在服务一个普惠金融,真正的据内部统计,京东白条70%的客户都是90后他们没有征信记录,中国今天到现在为止真正在央行的征信中心拥有征信记录的人只有3.5亿,扩充到整个世界来看20多亿的人口是没有征信记录了,因为没有这些征信记录他们从正规的或者传统的金融机构中是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所以科技为什么在助力金融?科技在改变金融,我们就是用一个我们在电商的基础上积累的一些交易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风控模型的基础,去为这些没有征信记录的人,这些切切实实需要金融服务的人提供了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这就是我们服务了普惠金融。

  再看一个例子农村金融一些基于大数据风控的体系和信用体系我们为切切实实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农户,贷款数额可能并不大,但是我们通过和养殖业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建立了连接,同时通过我们系统和金融机构进行了资金的连接,同时再通过APP系统跟农户建立了便捷的连接,同时还是用科技在践行着我们的为这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群得到一种尊严、得到一种金融的服务。当然农村的金融也是今年的重大战略之一,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为一千多个贫困家庭得到了铺会得金融服务。

  二、我想讲刚才前面讲过的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到底主要的技术需要关注?我就不再赘述了,很多专家已经讲到了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我还想举个例子对生活的变化,阿尔法狗,谷歌的创新很有意思第一个是系统上做演奏的时候,系统自动做一个配奏这是人工智能具体的应。第二个是当你哼曲子的时候可以用这种算法实现配词的功能。当然我们更关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数字化投顾,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法律监管环境和美国不大一样,美国的数字化投顾远远走在了前面,更多因为有大量的几千支的ETF基金,所以它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积累的分析做到了自动交易。中国可能今天整个证券市场包括公募基金市场还不够发达,我们没有那么多的ETF基金,但这是一种趋势,我们可以在技术上进行更多的探索。

  2、金融预测和反欺诈,我们遇到的是电子帐户的钱极其容易被盗取,人工智能在反欺诈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融资授信,传统金融机构都办过信用卡周期还是相对比较长的,为什么现在这些金融科技的公司可以在自己的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数据算法、风控模型可以很快速度的做到信贷的授信?这也是AI整个在金融领域的一个应用。

  我再想举京东的几个实例说一说人工智能在整个金融当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1、恶意欺诈人群的较量,最基本的就是盗卡和盗帐户,我们发现他们的登陆、探索和浏览行为跟正常用户有明显的差别,如果刚刚盗了一个帐户或者密码会非常急切的登陆到网站上,急切的寻找单价最高的比如手机和ipad而且会极其快速的完成下单,我们基于海量人群交易数据,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的目标的预测模型,该算法是经典算法的三倍。

  再看一个,也希望这个案例放在姚会长的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跟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今天车险主要的我们说的定价,精算的模型是从车的,一辆宝马的豪车一定比桑塔纳保费是高的,在我们跟保险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深刻的挖掘了从人的因素包括你的性格、作息习惯等等,我们做了从1-11的评分表,由低到高,反推到保险公司对这些人真正的出险率基本是线性的,这再一次验证大数据整个在我们保险业当中的应用场景是极其广泛的。

  再看一下区块链,大家都说了,刚才专家也介绍过了,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存储,它能去中心化、克服信任的问题,我们在一个商业的,在京东整个金融的探索和实践中已经把它落地,在我们的资产证券化,大家知道京东自身的形成的消费金融资产或者供应链资产已经在上交所逐期发ABS的产品,但是我们现在也帮到更多互联网的金融企业来做一个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所以在这个东西就要解决一个信任的问题,因为整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到它的发行、它的交易到最后资金的清算和结算都是存在着信用问题,我觉得这个区块链一定是可以解决这一信任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当然我们已经商业化落地,我非常同意刚才嘉宾提到的,我觉得区块链技术可能属于一个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它不是一家企业之力所能完成的,可能更需要监管机关、全社会去制订标准、制订规则,然后大家能够接受它,我相信未来它不仅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可能在更多的,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媒介,在解决我们的信任问题上我相信它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我想回到报告的主题,那就是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我们在整个的研究过程当中也摘录了主要的国际组织包括主权国家的一些概念,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做引述了,但是我想讲的一点是,京东金融我们在金融科技的包括研究,包括在实践探索中是走在全世界的前列的,我们的CEO最早提出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和定义,所以我们把金融科技做了定义是这样的“金融科技应当遵循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我们为金融机构做服务的同时,其实最终服务的是提升了最终端就是C端消费者的客户体验”。

  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金融科技生态的一个概念。金融科技它一定是一个生态,它不仅包括了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今天来讲它应该还是金融科技的一个主体,除此之外它还包括了类似京东金融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还包括提供人脸识别、区块链技术这些底层的科技公司,还不要忘了今天推动金融科技如此发展的是VC、PE这些投资公司和孵化器,他们其实对整个金融科技在全球取得重大的领先是做出贡献的,最后还有监管,金融本质是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敬畏风险,包括我们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机构还包括了科技监管机构甚至包括一些其他的监管机构。

  三、我想讲一讲整个我们总结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非常同意杨会长讲话中提及的,我们把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金融科技1.0时代我们主要认为是在金融公司内部设立IT部门就是整个金融企业的电子化信息化的过程。

  2、金融科技的起步期就是金融科技的2.0时代,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更加深入,科技第一次独立于金融系统,在我们看来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产物。

  3、到今天来看金融科技进入了3.0时代,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成长期,互联网作为一个互联技术它只是金融技术化的一个不再是一个主要动力,而是作为新兴基础的基床,一个基础设施而存在,未来金融服务将向长尾客户普及,也就是说金融科技未来服务的客户就是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顾及的,包括可以让他们享受到财富的VIP的管理包括投融资的服务,一定会向我们的长尾客户去普及。

  再之我们对金融科技的整个行业特征做了6个概述,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做详细的阐释了。

  最后一点是我们再看一下,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格局,当然专家很多也提到了我不再赘述了,其实在2016年我们根据cbinsights的统计,我们已经远远赶超全球。

  还有一点第四个方面讲到的,我们其实对金融科技的技术还是做了梳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对这4个新兴的技术对它的监管政策、风险、未来得趋势漏洞在报告中得以体现。

  金融科技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金融发展的趋势之一,金融科技行业应当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实现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京东金融将继续秉持“拥抱监管依法合规”的理念为我们整个的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继续保持中国能够在金融科技的国与国的较量中立足于潮头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当然今天其实关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言论、报道都非常多,但是真正系统性的报告还比较少,我们所做的只是希望通过撰写这份报告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抛砖引玉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

  我在开头已经讲到今天大家手里拿到的实际上是摘要版或者概要版,目前研究院已经把本次报告的详细内容已经把所有的研究成果交付了法律出版社,期待未来与各位专家学者能够进行深入的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志坚先生,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刘晗对这份报告做一些点评,有请。

  刘晗: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在金融科技和法律领域的第一份研究报告的发布。那么,也非常感谢刘总精彩的介绍。作为主办方的成员,我也非常认真的研读了这个报告,我感觉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京东金融研究院组织编写的这份报告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目前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尤其是涉及到法律和监管领域非常难得的一份研究资料。

  因为互联网的规制和监管问题其实始终面临时效性的问题,因为技术发展是属于生产力的领域,法律法规是属于生产关系的领域。那么,技术创新是日新月异的,但是法律总是想保持稳定性。因此,它两个的性格是不一样的。

  于是,像金融科技这样非常快速发展的领域,它的监管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前所未有的一个难题。那么,这需要业界、学界,包括政府的很多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去探索一个比较合适的法律监管这样一个框架。

  那么,前不久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包括清华大学法学院也成立了互联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央行的委员会提出要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等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目前国内有关这块的研究很多会集中在金融科技的基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结合。那么,对于金融科技的风险防范也有很多的探讨。

  那么,京东金融作为行业里面的翘楚,能够结合自身企业的定位和自己对于最一线的经验的了解,实际上把握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脉搏,去深入的研究这个领域里面涉及到的法律和监管的问题,我觉得这种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实际上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下我对于这个报告的基本的一些感想。

  我觉得这份报告,实际上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报告,研究的视野是非常开阔的,刚才也可以看到。当然,它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总结,我们也非常期待详细的报告能够出版。实际上这里面它对于各界提出的很多热点问题做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至少对于我们从事学术的人来说,参考价值是非常大的。

  分几点说。第一,资格整料是非常详实的,它不仅梳理了整个金融科技领域细分的很多领域,还对于主要国家的这些产业发展和现状都提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提炼。我尤其觉得它引用了很多一手资料,信息量非常大,这为我们后续的学术和政策研究都提供了非常充实的素材。

  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这个报告是以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方式表现这些东西,因为现代资本社会,大家可能知道马克思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说“抽象统治世界”,这块东西非常抽象,比如区块链,需要高度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能用比较具像化的方式把它展现出来也是这份报告很大的特色。

  其次,这个报告具有研究的价值,并且具有非常强的现实含义。金融科技现在非常热门,对我们生活影响也非常大,现在基本上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大概都在跟金融科技打交道。所以,某种意义上现在科幻正在变成科学,科学正在变成技术,技术正在影响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实际上追踪热点深入发掘其中的问题,即便把问题提出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份报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于实务的工作者,包括对于研究者都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第三,这份报告整个的逻辑铺盘我个人感觉是非常严密的,尤其是详细梳理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格局和历程,历史的进程。尤其对于专业关键的技术细节做出了非常专业的剖析,并且结合了很多具体的案例,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分析了很多代表性的企业,和商业模式和产品,以及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基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清版本,或者高分辨率的地图。尤其是对想要进一步研究的人是非常好的。

  最后,它在整个详细的资料和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尤其是对于监管的模式和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言,我觉得这个报告不仅对于行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研判,同时,还呼唤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个公共政策,以及引导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炎。我相信这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包括网络法发展的人士,包括产业界各界人士能够去了解和思考,如何能够促进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一个大的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这份报告无论从学术,还是从实际意义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作为学术机构,非常感谢京东金融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份报告将成为金融科技与法律交叉研究的一个起点,或者说起点之一。谢谢你们,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晗对报告进行的点评。论坛进行到现在,我们接下来会有10分钟的茶歇。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在茶歇之后继续回来,今天下午下半场主要是两场圆桌讨论,现在要进行的第一场圆桌讨论主题是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我来介绍一下这个环节的主持人和我们参与的嘉宾,他们是金融科技专家、财经专栏作家蔡凯龙

  尖端科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GarrickHileman

  红杉中国专家合伙人车品觉

  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郑宇。

  有请四位;

  蔡凯龙:感谢主持人,有一句话说是如果你参加一个会,很喜欢问问题但又不怎么懂的人最适合当圆桌主持人,我就是按照这个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主持人蔡凯龙,大家好。大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气氛非常的浓烈,特别是在周六的下午,我们可以聚集在这里。但是前面的拖延时间拖延的实在太久了,所以我倍感压力。哈佛的商学院教授叫查德泰德罗在描述铁路跟电报的商业意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这句话跟我们的主题非常有关系,他说“任何能够打破人、物和信息的这个界限的发展都会对我们的这些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当然说的是铁路跟电报,那都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了,在我们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也非常的深刻,当然也对我们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我们“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我跟大家再多一两句话废话,可能跟我们的主题更加有贴切的关系,刚才前面的几位主题嘉宾说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现在都不用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这个词而是用Fintech,什么原因呢?其实不单单是一个发展的原因,还是一个模式的原因,以前我们在用商业模式的时候,在金融2013-2015年的时候为什么叫互联网金融?是因为我们当初用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科技的创新。想想看余额宝的出现,大家知道最近有一个调查说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大家听过吗支付宝、高铁、电商还有共享单车,可是它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在里面?几乎没有,因为这些都是在国际上很早以前就有的技术,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可以这么成功,这么大商业模式的发展?其实是我们在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商业模式总有它的极限,它非常容易的被拷贝。所以到了2015年底、2016年的时候,大家发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们的人口红利没了,流量红利走到底了,套利监管也已经走不通了。所以现在大家怎么办?开始往科技方向发展,也就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提出金融科技而不再用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其实它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转变,是以科技的力量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所以我废话这么多也是要跟大家讲一个问题,科技才是我们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动力来源。我们在讲科技的时候其实有几大科技词大家都听到耳熟能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三位方面的专家一起来讨论,坐在我旁边的是GarrickHileman,中间的是车先生还有美国计算机学会杰出的科学家郑宇,我想用简短的一两分钟让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可能除了之外大家都比较熟。GarrickHileman刚才已经为我们介绍了,我们请另外两位嘉宾先介绍一下他们自己。

  车品觉:我之前在阿里一直都做大数据的,可以说一直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范畴里面在做那些事情。

  郑宇:我现在主要的单位还是跟微软研究院有关系,我做的是城市计算,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交通的拥堵、环境的恶化还有规划问题以及城市的商业和经济,看怎么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革新。

  蔡凯龙:我想首先的话题我们来谈谈区块链,区块链这个话题非常的热,但是区块链因为我相信大家应该比较了解,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它,它就是一个在数据储存方面非常有特色的,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做这些数据的存储,也就是一个超级帐本。区块链经历过至少三年以上的发展以后在金融上有很多的应用,我想首先第一个问题给GarrickHileman,因为他在区块链方面比较有研究。区块链方面在金融上有哪些应用你觉得是比较成熟的,比较有可能更多的发展前景。

  GarrickHileman: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刚才问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仅仅算了有130个区块链的一个主要的使用案例,涉及到整个经济体、包括中央银行、保险、或者是索赔、管理以及交易的一些结算,还有股票市场的一些交易等等,它们都回用区块链到我们的健康记录管理等等,有很多不同的使用案例。现在要确切的说哪些情况、哪些案例它使用区块链会用的更多,很难说。但是我们发现30%的一些使用的案例实际上都来自于金融保险行业,那么也就是说在金融保险行业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区块链的使用。然后接下来是政府,第三个是保险;第四个是医疗健康领域,所以你可以看到通过这个来分析你大概可以知道,大概是在某一个行业会被区块链技术所颠覆。

  蔡凯龙:你刚才提到了四个行业,在银行、金融业您认为具体的,银行金融业里哪一部分会受到区块链的影响?

  GarrickHileman:就是现在因为比较早,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今年有三个重要的方向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关联,比如说CME,他们和英国的一个数字黄金的一个公司进行合作,英国政府他们放了十亿美元的黄金,大概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来进行交易。另外就是股票交易所,它们也在区块链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就是DTC它也是主要的清算公司、清算所,它们也承诺今年要使用区块链的技术来进行信用的一些转换。所以你可以看到在2017年我们很难说区块链技术到底会多快、在多大的程度上会颠覆我们的金融行业,比如说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这种交付的模式,比如有一些数字货币这种使用。

  蔡凯龙:刚才在回答我的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免了一个答案是比特币,我相信大家很容易把区块链跟比特币连在一起,因为比特币特别特别的火热,比特币跟我渊源很深的时候,我在去年翻译一本书的时候特意买了两个比特币来实验,太感谢他们了,现在从600美金涨到了2400美金,我有一个问题问在座的各位,你觉得区块链在比特币上的应用,普通人觉得区块链最大的应用是在比特币上面,是在加密货币上面,你觉得比特币这样的涨法它的原因在哪里,你觉得它有泡沫吗?或者换一个问题我是不是该把它卖掉?

  GarrickHileman: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要自己去买比特币吗?非常感谢您提问了这个问题,我在澄清一下,我们的研究分为工业、商业应用的区块链的技术,这一块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比如说像CME、DTC他们的这些,这是一个方面工业商业方面的区块链应用这是一方面的研究,另外一方面就是关于加密货币方面的应用这是开源的区块链方面的技术研究,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那么我们现在说一下比特币这一块,实际上比特币的价格上升有几个不同的因素来驱动,刚才就是现在大概有500-1000万的人在使用加密货币比特币,因为我们要使用一个新的货币,让人们转向使用一个新的货币,当然会面临到很多的一些困难,所以人们可能会更多的去使用现有的货币而不去使用新的货币,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去使用比特币呢?比如说像我妈妈她可能为他家中的孙子用比特币发送生日礼物,她认为这是最快最便宜的方式用比特币作为礼物送到英国去。

  蔡凯龙:我想问一下您母亲的职业是什么,她为什么要用比特币发送生日礼物?

  GarrickHileman:她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之前是在美国的税务部门工作,所以她可能。

  蔡凯龙: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GarrickHileman:我们可以非常便宜非常经济的这种方式把价值从一个国界送到另外一个国界,人们也在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投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像比特币这样的一些工具在一个新的经济当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机器之间来进行交易,需要有相应的支付体系,而且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说,确实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我的资产组合当中我可能会有一部分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创新。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新的企业或者新的企业家他们在发现利用比特币的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人们也说这是一种新的渠道,可能和资本,不同于资本的一种新的融资渠道,所以你可以看到总的来说加密货币比特币这一块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那么对于那些早期采纳的人,比如说像那些高净值财富人士或者是一些公司他们可能会选择采取比特币。(…)

  蔡凯龙:郑教授你对这个怎么看,您觉得比特币在区块链上应用是不是有点泡沫的倾向?

  郑宇:我自己没买过比特币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问题,区块链技术其实不是个新的技术,其实这个技术在于15年前已经讨论非常成熟了,没有什么东西,它的分布式中心,非对称密钥和不可篡改签名以及你的分布式信任共享机制,这些东西都是在以前密码学里面早就在讨论了,为什么现在才实现呢,15年前的技术到现在才实现,因为那个时候的基础条件根本达不到分布式计算实施也没有强大的基础条件来保障我们的信息共享。

  我觉得区块链它对于那种凡是需要信息公开共享并且公平对等的应用都有价值,这就很重要,就是要公开透明的东西要对等,你的一块钱跟我的一块钱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个老大和老二结点的区别。这里面你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来看的话哪个都很适合,我反过来讲哪个都可能不太适合。不要过热,这年头大家说什么东西好所有都往上扑,跟早几年大家说大数据的时候,所有人都说大数据好,大家觉得大数据是万能的,现在AI好就都往AI上扑。是不是比特币和区块链什么东西都可以用上呢?我举个例子来讲可能不太适合区块链的分享,有些东西需要集中的信息,因为有了集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好的调度优化资源使得我们的效率最大化,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文章,他说区块链有也许可以把滴滴替掉了,以后人和司机直接建立一个支付关系不需要中间的滴滴,那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更大化呢?并不一定,因为在你只有你个人信息的方面,你这种前提下面保证信息的共享,但是你并不能保证整体资源的最优化,这其实是一个跟它有矛盾的地方。所以大家觉得要保持一个冷静,在选择区块链地区的时候要看你的应用是不是有这样一个机制。像货币,它本来有应该公开透明要共享而且对等,像那种汇率,像刚刚说的比特币还有我们的保险也好,我们希望它能够公开透明,希望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种应用的话,用我们的区块链技术才有前景,但是其他的是不是都适合呢?我要打一个问号,给大家泼点冷水,大家要小心谨慎量力而行。

  蔡凯龙:你给我的建议是小心谨慎,估计卖掉了价格挺高的我可以这么解释,这么理解吗?

  郑宇:那个不一定,在这里面比特币有它的生存空间,货币适合于区块链技术。

  车品觉:我觉得郑宇刚才讲的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明明不是区块链都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刚才郑宇说的有一点很重要,我看区块链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中央不能处理呢?如果把数据集中起来会更(efficient)的话为什么会用上区块链?确实有时候有太多的案子,明明不是区块链的案子也用上区块链了,我不是区块链的专家我觉得真的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蔡凯龙:车先生跟郑教授的观点是有些科技的东西有它适用的范围,但是现在噱头很多,没有科技含量的尽量往科技含量上靠,所以大家做投资的时候要非常的小心。

  刚才郑教授提到非常好,区块链的应用范围要公开透明的场合,他刚才提了两个,还有一个我觉得现在非常热的就是在融资上面,方顶上面,GarrickHileman也提到ICO,我们不是有IPO吗?现在有ICO,大家如果不了解ICO我简短的介绍一下,它就是一种融资方式,一种非常特殊的众筹的融资方式,适用的范围一般都是在区块链,融的是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我举一个简单的数字让大家知道ICO现在的发展情况,因为我在这边研究的比较多,所以我关注这些,在今年的4月23号一个做项目市场分析的叫(NO sister)的发ICO,它15分钟融到了1200万美金,这个融的这些资占它的5%,所以它整个企业的估值是2.8亿,5分钟,中国有一个ICO是最近的3月16号是国内智能和约创新平台,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帅初)他创造的链质量,他4月初开始做ICO,5天内融到1500万美金。他从创这个项目到融资只用了整整一年,想想看中国的企业上市到IPO要用多少年?它是一个用技术来促进商业模式和融资创新的一种做法。

  我想问在座的教授,你对ICO怎么看,你觉得它对未来融资方式有没有很大的影响?

  GarrickHileman:我们觉得它是新的,实际上在股权众筹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们可能并不是特别新的,但是ICO在以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而且这是最大的历史上众筹的一个规模,你知道这周对于(B)融资到了1亿5千万美元,去年还有(D)它也融资到了一亿五千万美元,……因为它这个价格是上升的非常多,再回到您刚才提的问题是买还是卖,我想在这方面我有一些担心,即这个市场现在有这么多的钱,提供给这些软件的开发人员,但是他们还什么都没有开发出来呢,我们希望我们给他们一亿五千万美元他们可以满足他们的承诺帮助你去开发这样的技术,然后你又希望这个技术会得到应用,实际上这里有非常多的一种假设、投机,有非常多的你的设想,希望某些情况会发生,他们会帮你开发技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些风险,还有一个建议,对于这样的加密的货币要进行投资的话一定要特别的小心,因为现在仍然是处于早期还有非常多的风险。

  蔡凯龙:非常感谢您,特别好的建议。

  郑宇:我觉得这个东西更多还是像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没有看到特别多的技术,如果它能够在这种融资的过程中把这个技术能够体现的更强一点的话我觉得会更加有前景,比如说我能够知道哪些人是我的潜在投资人,迅速精准的定位我的目标,把我的招标的信息能够发布到精准的人群,而不是在网上广播,这样的话更加有它的价值,所以我希望它把科技更加集中到里面,跟Fintech结合的更加强一点。

  蔡凯龙:讲区块链的时候曾经有一篇文章对比区块链跟人工智能,我去调查百度的热点指数发现人工智能的热点指数一般都是区块链的两倍,所以其实人工智能在目前的热度是比区块链更高,所以我们现在花点时间谈谈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的多,刚才京东金融的报告刘总监的人工智能的作用、范围很多,我想问问在座的三位专家,你觉得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里面哪个应用会更加突出,或者说你觉得它的潜力更大?车先生您觉得的呢?

  车品觉:我觉得人工智能在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加起来讲的话,用在很多场景里面首先都是营销为主的,营销肯定是一个非常快能落地的一个切入点,我自己感觉原则上就是当你的,你是用再一个分析里面,这里面每天都发生数据搜集的是足够的,当你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找出这个东西里面的规矩以及把它商业化,在营销上是最容易的,在营销之后当数据量逐步减少,数据里面的断点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发现会比较难提炼大数据它的价值出来,这是我的理解。

  蔡凯龙:所以车先生您说的涉及到一个人工智能的很关键的因素,因为人工智能发展有三大要素,一个是模型一个是硬件最后一个是数据。所以您的观点就是如果数据不是非常全或者不是非常容易拿到或者数据的质量不是非常好的话,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车品觉:到底是数据本来比较完整,只要用一个比较简单的算法就能实现的价值还是数据本来是比较小的,但是用比较复杂的算法提炼出一个价值出来,我可能偏向于数据是比较完整的,因为这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

  蔡凯龙:营销方面数据比较容易。

  车品觉:营销是第一步,比较容易实现,现在有客服机器人这种用来进行服务也是可以的。

  蔡凯龙:郑教授怎么看?

  郑宇: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确实有很大的空间和作为,但是我要提一点,我们发现很多做Fintech的同行他们在做人工智能的算法用在金融领域里面很多在分析的是一个三手数据,我强调的观点是大家分析一手数据,从一手数据里获取价值。什么叫三手数据?大家都会跑到股市里面把交易的情况、各种期限、各种指数拿下来做各种各样的分析,回归也好测试也好,可是那个数据就是一个结果,我告诉大家那只是三手价值,虽然能获得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一定特别小。什么是二手数据呢?有些同行会找一些行业报告来看,甚至拿一些公司的财报,根据财报和行业报告提前做预测分析,我认为你已经进入到二手数据了,但是还没有拿到一手数据,真正的一手数据是在哪儿?是现实世界中现场行业里面的数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的失业率往往是股市的风向标,如果你能在从失业率发布前就知道美国的就业率是增加还是降低的话,你能够在好几个月之前就能预测大盘的涨跌了,这个时候就很厉害,怎么办呢?什么叫一手数据呢?去分析人们的手机信号数据这是一手数据,我通过人们的行为我能知道,发现哪些人是(失业者)为什么?正常上班的人一定是规律性的生活,工作地铁回家,失业的人移动情况肯定很不一样,没有规律甚至一直待在家里面。从你的手机信号数据里面我们真的可以在国家发布统计报告前几个月就知道美国的失业率大概什么情况,那你的价值有多大?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手数据,我们看其他的行业也是一样的,我去估值摩拜也好、滴滴也好,我不是去等它出报告的时候再来看,我就看它日活用户有多少、用户黏度是多少、打车频度是多少,这个数据里面其实已经很好的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健康状况。

  再看期货,我们要预测供求关系,我们不是去看一些股市上面或者期货交易市场的数据,那是三手数据,我也不看行业报告那个是二手数据,我要看今年的播种面积多少、今年的气侯是多少、什么变化,有没有利于大豆的增长。季风次数多少以及港口和码头的货运、轮船进出、运量是多少,这些一手的数据已经很早的就决定了金融价值产品的利润在哪儿了,所以我强调一点,大家一定要从一手数据里面切入去挖掘,这才是Fintech技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而现在我们很可惜,发现大部分同行都在三手数据里面去挖掘得到一些剩余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Fintech的威力来。

  蔡凯龙:我记得有个案例那些美国的股票分析是要买商场的股票,它发射无人飞机,卫星在美国的商场,美国的商场是用卫星图分析它车辆多少,就能够预估下一个季报能够报多少,这也是你说的里一手数据产生的价值。谢谢。车先生有什么要补充?

  车品觉:刚才郑老师讲的就是数据源的选择,大部分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基本上在数据选择的时候就会非常影响这个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刚才讲的数据源的选择来讲能不能找到一些数据是相对比较,比另外一个数据源更(全面)、也更稳定的,有时候敏感的数据不够,因为这个数据可能明天就没有了,所以也要找一个更稳定的数据在里面。选数据源本身,刚才我笼统的说有足够大数据的话算法会比较简单,但这是笼统的说法,真正来讲如果真的抓到非常敏感的数据,只要拿到刚才,知道滴滴做的怎么样,知道他今天的打的成功率这样一个数据的话,会很知道它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蔡凯龙:所以不单单是数据的第一手还要稳定性来源、精确度也要高。我在想人工智能这块讨论其实分专家非专家,非专家对人工智能的看法相对比专家们乐观,像在座的三位他们其实对人工智能区块链有过热泡沫的风险,我们谈谈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地方。

  人工智能有很多限制,可能大家都不能意识到,我就提一个问题,刚才GarrickHileman提到他妈妈的问题,我们提一个我们中国传统的问题,你的太太跟母亲掉到水里谁先救的问题,这个问题能让机器人做决定吗?能让人工智能做决定吗?我觉得这很难,你要想想无人驾驶汽车万一出现故障,刚才有个专家说突然之间有个故障,前面就是你太太跟你母亲,它是没有办法控制刹车的,无人驾驶汽车到底要撞谁呢,你能不能相信它来做判断呢?这是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障碍,不是在数据、不是在硬件也不是在算法,而是在道德、伦理跟法律里面,人工智能实在是有它的局限性。

  我们学术界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不是老婆掉到水里,经典的案例是在一个行驶中的火车前面有几个人,火车失控了,刚好在火车的天桥下有一个壮汉如果你把他对下去他就会救了四五个人的命,你到底要不要选这是个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其实我个人觉得它做不了这些伦理问题,所以我没有办法完全相信他。

  我想请问在座的三位专家,你们觉得人工智能可以完全相信它吗?要首先问GarrickHileman,因为在刚才PPT里面有一个

  GarrickHileman:AI呢,人工智能下国际象棋应该特别好,我知道你刚才谈的这几点特别好,你知道我并不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但是有一点我清楚,我觉得这里有非常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一些炒作,不仅仅是涉及到AI还有机器学习都有太多的炒作了,机器学习实际上它基本上就是统计数据主要是一些概率的统计数据,给他们提一些特别炫的名字。

  智能究竟是什么呢,人们经常会问,智能究竟是什么,真正的智能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是你要对它编程,它有非常好的智能,它超越了我们的智能,我们知道这种智能不仅仅是在我们头脑当中有,甚至在我们的身体当中肠胃当中都会有,这都是我们智能的服务机构。我想我们对智能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并不会说在将来一个超级的AI它会掌控一切,我看不到这一点,你知道现在在我们会场上让我们的耳机或者获得稳定的WIFI的信号都比较难,有时候麦克风也很难控制。

  蔡凯龙:我觉得GarrickHileman的意思是,我们对AI的理解,如果它只是一个计算、一个头脑也许比较容易计算,但是如果把AI跟你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比较有人性化的东西,我相信在很久的将来都不一定做的到。郑教授有没有要补充?

  郑宇:看一下AI适合做什么事情,AI适合做那种规则明确并且重复次数比较多的任务,这个AI比较适合做。反过来什么不适合做呢,如果规则不明确也不是经常重复的事情,AI就不需要它来做,或者它做的不一定很好。我们看重复事情里面哪些是比较多的,像象棋和国际象棋这种搜索任务,它的规则非常明确的,一下在网上搜,这种任务它能做的非常好,但是没说围棋,为什么没有说围棋,围棋既包括搜索也包括价值判断,搜索部分AI已经攻破,人基本上很难做到比它好,但是围棋的搜索空间太大,光靠搜索又不行,还要利用价值判断,但价值判断这个东西是很虚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这时候AI并不一定做的比人工好。所以综合实力来讲在围棋上面人是输给了AI,但并不代表在价值判断这个领域人输给AI这还没有,因为人有疲劳、有情绪波动很多综合实力输给了AI,所以AI不是什么都可以做,也不是什么都需要它来做,有时候规则过于明确,我们需要精确控制的时候,这个时候数据库就可以做。比如说我们要控制银行的一些很明确的操作性的东西,它必须很精准一点儿都不能错,这个时候AI也不能做。AI不是最好,但是即便不是最好也没关系的,比如京东做物流,我相信我们的技术,我们现在做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做了很多,我们把京东的物流如果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面提升10%的效率这就非常好,但是提升10%是不是最优解呢,没有关系,只要比现在好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例子如果做手术刀一定要切在具体的位置,一点儿都不能偏,切偏一点人就死了。这时候人工智能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凡是有最优解的时候人工智能并不一定能保证这一点,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有个满意解比现在更好的解,这个人工智能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发挥,还有说人工智能适合于重复性的工作和规则性的工作,重复性工作比较少,规则不明确的呢,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发现我们评价一幅画好或者不好没有明确规则,每一个画家的画风不一样,每个人都看着好或者不好,标准也不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另外画画它不是一个重复性的事情,不是画完了之后再去印,印了很多份之后画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即便人工智能画的很像但是它的价值也达不到齐白石先生留下来的遗作这是人工智能可能不适合的地方。

  蔡凯龙:郑教授在计算机领域非常权威,对人工智能理解非常深刻,我举个小例子,人工智能发展应该更学习人的感情,一个心理学家测试我们为什么不相信人工智能是因为它太理智了,如果人工智能选择的时候不那么理智,选择撞谁的时候虽然它有答案,假装一下,很难选其实已经选好了,但是犹豫一下有感情…我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发展的时候它其实更加考虑人类对它的接受程度,它如果是冷冰冰的理智范围也许我们就非常难以接受它或者以后我们会更加防范它,这是我的看法。

  我们刚才谈了这么多技术,我们回过头来谈谈在中国的Fintech发展,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叫“弯道超车”,弯道超车为什么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弯道超美国或者是全世界其他国家,它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有一条道,有一条弯道,如果没有弯道,你如果在一条路上超车非常容易发生车祸,这条道是怎么出来的呢?其实这条道是非常考验创业者、企业家还有监管,我觉得监管有责任去把这条道建好或者维护好,这就一个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能够往前继续引领全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是监管,因为我们今天也谈了很多监管,比如前面的主题演讲者谈到监管平衡的问题、从松到紧、从紧到松,过犹不及的问题。我想在监管这块问一下GarrickHileman,因为伦敦的监管做的非常棒,特别是在RegTech方面,我想说GarrickHileman这边有没有伦敦的金融管理局或者他们对于RegTech应用可以由中国来借鉴的?

  GarrickHileman:英国和中国相比我们的经济体比较小,中国的经济体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看我们怎么样来衡量它,对于大的经济体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跟小国不一样,跟英国是不一样的,英国他们比较小,他们可能会去承担更多的一些风险,必须要经历一些系统性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市场比较小,需要去竞争。所以他们和大的市场相比来讲,他们可能会更加的进攻性。对于英国的监管机构来说他们做的一些事情是非常聪明的,也许大家都是可以去学的。他们和公司之间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和英国市场上公司的关系都非常好,我没有看到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在英国监管的那些公司,他们对于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都说了很多好话,他们和监管机构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和监管机构之间也进行非常友好的对话,他们会非常坦诚的来讲监管需要什么、公司之间可以需要什么、而且他们可以彼此之间平衡自己相关的日程,而且对于监管机构他们也愿意帮助英国的公司成功,同时能够满足监管方面的需求,二者之间是有相互理解非常好的对话。

  而且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并不是敌对的,监管者和被监管公司之间并不是一种敌对的关系,所以这也是对我来讲印象最深得一点。

  蔡凯龙:其实跟台湾地区的关系也类似,监管者跟企业关系特别好我觉得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监管要跟我们的企业跟协会,也印证了主题演讲好多嘉宾提到的一点行业协会的力量。 我想问车先生您觉得大数据在RegTech方面怎么样能够帮助监管做这方面的工作?

  车品觉:我觉得大数据使用RegTech可能最大的地方在于其实没有人知道哪个数据应该怎么用,怎么用会更安全一点,比如现在看有些地方城市说要开放政务数据,当你开放政府数据的时候这个数据应该是怎么开放,开放给谁,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不一样,在这里是需要把它完全放在底下数据的平台里面的,否则每一次当你要做改动的时候要把整个后台平台都要改动才能释放整个数据的资源出来,因为大数据不外乎就是搜集数据,怎么样把搜集的数据释放出产能出来给其他的,所以RegTech给到我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在于,因为以前来讲我们做数据的开发是大部分都没有想过会有(reglater)过来说你的数据应该要怎么去处理了,但未来可能就不是了,医疗的数据都是会出现敏感的,比如说什么叫重要数据、敏感数据,怎么处理这种敏感数据,(数据)可能常常都在变,不可能科技跟着它常常都在变,因为科技本来就有一点自己的(特点)在里面。

  蔡凯龙:刚才嘉宾讲做RegTech要有数据的标准,而且你需要沟通,监管要什么数据药剂师沟通给企业,这样企业才能应对,不知道这样解释对不对?

  车品觉:我觉得标准是一方面,最困难的东西是非标准的地方怎么监管,比如现在都讲(on traction data)它本来就是非标准了,这些东西应该是怎么处理的?

  蔡凯龙:你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比如对这些想做RegTech或者以后要用RegTech技术的人,监管一直在变,那么他们怎么准备?

  蔡凯龙:我用最后一个问题来结束我们这次的圆桌,我们刚才讨论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我觉得可以用三个东西来形象的比喻这三个技术,其实三个的关系就像一顿非常好吃的海鲜大餐,为什么呢?大数据就像生鲜它是原材料。冰箱就像我们的区块链,因为它是储存技术保存它好的数据。厨师就是人工智能,可能要到完美的菜品就需要好的生鲜、好的冰箱、好的厨师,但是这三个也有它的限制性,我最后一个问题问三位嘉宾,用非常简短的几句话你觉得这三样技术或者是新的我们还不知道的技术你觉得它未来会冒出来破坏或者是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吗?

  郑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革新我们现在的生活。

  蔡凯龙:所以区块链不见了。

  郑宇:区块链我觉得它本身不是一个新技术。

  车品觉:跟郑宇差不多,我觉得只要你有搜集足够数据的地方,它本身是有一些,刚才讲的是只有ABC三种东西出现的话,人工智能肯定在这个地方会惠及人类的。

  蔡凯龙:大数据跟人工智能哪个更重要?

  车品觉:这个东西就像金庸小说里的剑宗跟气宗的关系了,其实都是在一起的。

  GarrickHileman:我觉得对于这三个技术的合成,合在一起应该是非常厉害的,比如说像无人驾驶,无人驾驶的话,比如我非常着急,如果我多付一点的话个车是不是开的更快?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区块链要完成信任的支付,而且要非常快的通过无线网络来完成,所有这三个技术加在一起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更加强有力的一些事物出现,是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也就是说用这种实时的和约式的支付来更好的管理我们的无人驾驶。

  蔡凯龙: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我觉得我们可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跟古人找,古人说过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鱼的话再好的厨师跟冰箱也没有用,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样,因为时间已经超过了,我们以掌声感谢三位嘉宾。

  

责任编辑:财新会 | 版面编辑:会议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