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盛松成:引入逆周期因子不是人民币汇改倒退

2017年09月20日 15:31 来源于 财新会
感谢《财新》的邀请,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谈三个观点。一是,应该总结最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成功经验;二是,目前并不是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时间窗口;三是,当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感谢《财新》的邀请,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谈三个观点。一是,应该总结最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调控的成功经验;二是,目前并不是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时间窗口;三是,当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

  实践已初步证实,最近两年来,我国汇率调控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当人民币汇率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时,我国央行并没有采取所谓“保储备、不保汇率”的做法,而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结果是,既维持了汇率的基本稳定,也没有使外汇储备过度减少,收益是远远大于成本的。汇率在长期中决定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但在短期内,往往会受市场非理性预期的影响,产生市场超调和“羊群效应”。我国去年下半年经济不断向好、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却不断增强,这就是一种证明。在去年12月3日的财新峰会上,我曾提出应该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中央银行该出手时就出手。

  今年5月,人民银行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以对冲市场的顺周期波动。有人认为,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倒退。对此我并不同意。因为逆周期因子恰恰是抑制汇率超调和“羊群效应”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我认为,逆周期因子发挥作用可以是双向的,无论是汇率单边贬值还是单边升值的时候,逆周期因子都能发挥作用,以减缓汇率的短期大幅波动。而且,逆周期因子是今年5月份开始实行的,而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的升值是在8月份以后。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目前并不是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时间窗口。目前我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考虑了“收盘汇率”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并配合一定的宏观审慎管理,这不应轻易改变。主要有三个理由:

  首先,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好时机应该是人民币汇率较为稳定的时候。当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在市场利率比较平稳的条件下推进和基本完成的。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并非处于稳定期,如果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人民币的大升大贬都会对经济带来伤害。所以,不仅应防止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也同样应防止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值。

  有专家认为目前是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窗口,其潜意识就是人民币处于长期贬值的趋势中,所以现在的升值是难得的机会。恰恰相反,我认为,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会有更好的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时机,而现在需要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第二,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还很不确定。美国是否加息还是个未知数,美联储将缩表的影响也难预测,国际贸易也处于动荡中。因此,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我国是有利的。当然,我强调的是保持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反对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第三,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当与其他金融改革和实体经济改革协调推进,而不应单兵突进。也曾经有专家提出放开汇率、管住资本,让汇率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但这一观点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汇率是价格,既然管住了资本流动,如何反映真实的价格?这样的汇率只能反映扭曲的价格,也无法实现资金的全球化合理配置。所谓资本外流和资本外逃本身就是两个很难区分的概念。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目前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首先,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成为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时机成熟就应逐步推进。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稳中有升,外汇储备已连续7个月增加,足以满足我国的预防性需求。随着未来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提高,我国需要的外汇储备还将进一步下降。第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回流的渠道。第四,我国企业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我认为,应该全面总结最近两年来我国汇率调控的成功经验,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