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高端对话: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2017年12月02日 00:46 来源于 财新会
由中国民生银行与财新传媒携手举办的2017“一带一路”投融资高峰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服务实体经济 融通全球市场”。
洪

王洪源(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招商局长城海洋科技战略发展产业基金总经理):招商局的优势来自于国家发展强大的背景、金融机构对我们不遗余力的专业支持。在海外总出去的道路上,机遇和风险一样存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与风险打交道,把控风险的能力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所以这一点我们作为实体经济产业,也期待更多地像中国民生银行一样胸怀天下的金融机构并肩奋斗,奋发向前。


沈

沈金生(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 ):沿线国家的法律机制、决策机制,再加上汇率、劳务,有很多风险。但他们非常认可中国企业的专业能力、施工能力以及技术能力,希望中国企业BOT的方式做投资。但是我们最渴望的是实体经济专业施工单位,再加上金融机构抱团出海。


张

张传刚(桑德集团副总裁,桑德金控总裁):在“一带一路”还没有提出来之前,我们已经走到了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单打独斗,艰辛,但对他们的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了解积累了经验,知道哪些应该安静的等待,哪些应该积极地解决。现在在“一带一路”的指引下,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每家企业在法律层面、外交层面都有了更多保护自己的能力。劣势就是国别的风险,政治的因素,大家要提前对风险做出预判。希望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为核心,以投行业务为导入点,开展全面合作。


张

周冠鑫(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丝路产业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带一路”真的可持续,被国际社会主流普遍接受,一定是来自市场的力量。浙民投的优势在于为市场化的战略开辟另一个通道,推动浙江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做跨国的民营公司。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政策的不稳定性。


刘

刘晓钟(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对“一带一路”上的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不同的策略。与发达地区加强合作,互相学习。与不发达地区,则为他的企业赋能。我们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政策研究体系,跟踪当地政策变化,目前来说适应能力还比较强。但是,在走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当地政策的稳定性,货币的稳定性等等,是最重要的。希望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能够跟当地的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和卫生系统部门有一个比较好的沟通,使得我们“一带一路”赋能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期待与民生银行在药物研发等投融资领域共同合作,做几件像样的大事。


梁

梁海明(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有两个缺点:一是还不大了解沿线国家的真正需求,不该是自己有什么卖什么,应该是他们需要什么卖什么。东南亚国家需求的不是工业产品,而是移动支付、智慧城市;欧洲需要的是体验式的消费产品。其次是,中国的产品缺乏文化。美国的薯片、影片和芯片,背后是快餐文化、影视文化和创新文化。欧洲的名表、名城和名牌服装,背后是精细的制作工艺文化、工业4.0文化和欧洲时尚文化。中国古代有陶瓷、丝绸和茶叶,而现在缺乏缺乏带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引领产业链的产品。


石

石杰(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国民生银行的优势是把握政策的趋势、市场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专业团队,加强与企业客户的亲密接触,洞察企业在微观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从而提供相应的产品研发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平台的支持能力。下一步要弥补的走出去的风险怎么防范,那么,中国民生银行未来不会仅仅定位融资安排,而是既是投融资的安排人,也是整个走出去的经济、财务、法律甚至是国别风险的顾问人。为此要加强海外机构的覆盖能力,与世界银行签订合作银行,弥补布局不足的问题。为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快捷性和便利性,民生与全球的支付系统合作,支付快捷、扣费明细,全程跟踪。一笔国际业务的支付美元在15分钟之内,欧元在20分钟之内。


高端对话

高端对话中,各嘉宾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的优势与短板发表了见解。多位企业家提到“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了坚实的、系统性的保护。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力量,相互支撑。与此同时,国内外政策变化、跨国企业面临的文化冲击为走出去增加了风险。也有嘉宾指出,我们还应加深对目标企业的文化了解,按需输出产品、尽快形成文化输出产业链以引领跨境合作。最后,各位嘉宾提出了提高政策稳定性、海外融资机构促成合力、加大外宣力度等建议,将“一带一路”更好地向海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