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会议 > 嘉宾时讯 > 正文

黄益平: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专栏作家 黄益平
2024年07月30日 15:44
应重视对市场预期的引导;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责任;对“逆周期调节”的关注要放在“跨周期调节”的前面;加强财政、货币与行业政策之间的协调;短期建议将CPI增长2%-3%明确为刚性政策目标,理直气壮地采取支持消费增长的财政手段
北京,CBD。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控制与影响总体经济状况所采取的策略与行动。图:视觉中国

  自新冠疫情结束以来,经常听投资者、企业家抱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度不足”。最近财政部决定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国内外一些自媒体又纷纷将其解读为政策“放水”、“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不过这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提升经济增长动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社会公正。这三方面目标分别对应着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本文讨论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是通过货币和财政的逆周期政策工具,让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促进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实现合理的劳动收入增长和企业盈利增长。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