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会议 > 嘉宾时讯
出生人口反弹并非超低生育率改善: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解读

出生人口反弹并非超低生育率改善:2024年中国人口数据解读

2025年01月17日

2024年出生人口有所反弹,丝毫不意味着超低生育率趋势有改善。出生人口乃至总人口萎缩的趋势都在加速,而中国社会依然严重低估了其负面影响

周其仁:地缘冲突的经济后果

周其仁:地缘冲突的经济后果

2025年01月16日

全球经济空间布局将依地缘冲突的严重程度而发生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增长亮点与繁荣机会,可能沿地球表面重新移动,人类可能结成新的来往网络,在新冒出来的节点集聚

盛松成:未来一两年,房地产或将止跌回稳

盛松成:未来一两年,房地产或将止跌回稳

2025年01月14日

在未来一两年内,即使房地产市场仍然下行,下行幅度也将会不断收缩,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可以实现止跌回稳,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要长一点

杨伟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一种体制

杨伟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一种体制

2025年01月13日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非常重要,许多具体改革任务都将围绕其来部署

潘功胜:大幅提升国家外储在港资产配置

潘功胜:大幅提升国家外储在港资产配置

2025年01月13日

六项措施优化内地香港金融合作

潘功胜:地方债和房地产风险总体处于收敛状态

潘功胜:地方债和房地产风险总体处于收敛状态

2025年01月13日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积极提升传统优势,主动把握发展新机遇,不断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印尼机会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印尼机会

2025年01月13日

发挥好“内联外通”的独特角色和功能,助力新兴市场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高水平的发展,香港也能受惠其中

余伟文谈香港联汇制度:无意无需改变 不必自乱阵脚

余伟文谈香港联汇制度:无意无需改变 不必自乱阵脚

2025年01月10日

他称,过往经验显示,某个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其急速、连锁反应可以产生巨大的外溢效应,触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周小川:2025年世界的变与不变

周小川:2025年世界的变与不变

2025年01月09日

2025年国际大环境仍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产业链被迫重塑;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进阶;气候变化危机加大。但同时,全球南方卓然壮大的大势不会变;亚洲国家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方向不会变;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王永利:理性看待特朗普的比特币新政

王永利:理性看待特朗普的比特币新政

2025年01月09日

比特币只能是一种新型可交易财富或数字资产,很难成为真正的货币,根本无法取代主权货币,能否替代黄金作为国家战略储备仍存在很大疑问

橡树资本马克斯:英伟达是否有泡沫?

橡树资本马克斯:英伟达是否有泡沫?

2025年01月08日

马克斯认为,辨别泡沫,投资者虽然可以参考市盈率等估值指标,但他一直认为心理诊断更为有效。每当有“价格再高也不为过”或类似说法时,就是泡沫正在酝酿的明确信号

市场对“货币适度宽松”有抢跑之嫌,应避免透支利好

市场对“货币适度宽松”有抢跑之嫌,应避免透支利好

2025年01月07日

从长期来看,即便要为国债发行、政府债券发行创造一个宽松的金融环境,但究竟怎样的政策性利率是合适的,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改善公共财政的关键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改善公共财政的关键

2025年01月06日

以节流为主,首要是在维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务的前提下,管控经常开支增幅;开源则要兼顾社会实际状况,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削弱经济恢复的动力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迈进新一年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迈进新一年

2024年12月30日

回望2024年,香港在持续转变和不确定的外围环境中稳定前行

刘世锦:刺激政策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刘世锦:刺激政策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024年12月25日

既要重视刺激政策的短期效应,更要深刻认识到改革的长远意义与紧迫性,不能仅仅关注刺激政策而忽视改革

邬贺铨:大模型+智能体将引发终端模式变革

邬贺铨:大模型+智能体将引发终端模式变革

2024年12月23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5G时代的终端有下载速度,但终端功能跟网络能力是不相称的

毕井泉: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基本思路

毕井泉: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基本思路

2024年12月23日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稳定的、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约瑟夫·奈:拆解特朗普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拆解特朗普外交政策

2024年12月21日

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主张,类似美国外交政策中传统的“山巅之城”理念,尚无法预测他对关税战、中东、俄乌等问题的具体操作

梁建章:携程探索4天工作制 员工生育可领5万元补贴

梁建章:携程探索4天工作制 员工生育可领5万元补贴

2024年12月18日

梁建章认为,工作时间过长备受诟病,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并推广四天工作制可以给社会传递工作时间需要缩短的观念

余伟文:香港楼市、人民币离岸使用呈现积极迹象

余伟文:香港楼市、人民币离岸使用呈现积极迹象

2024年12月18日

楼市宏观审慎措施于10月全部取消后,地产成交攀升,房价也略有上涨;若租金进一步攀升、利率进一步下降,会有更多人买房而非租房

朱光耀解析特朗普2.0:既要有斗争的准备 又要秉持互利共赢、扩大开放

朱光耀解析特朗普2.0:既要有斗争的准备 又要秉持互利共赢、扩大开放

2024年12月17日

特朗普2.0与特朗普1.0在基本指导思路上一脉相承,都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标志是制造业回归美国,减税、强国防、加关税、削减行政成本是四大政策支柱

余伟文:潜在的特朗普关税未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应对

余伟文:潜在的特朗普关税未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应对

2024年12月17日

内地的出口目的地已高度多元化,许多出口品已极具竞争力,若内需提振、关税的影响也会变小;太大的汇率波动可能对金融市场信心不利

李扬:资本市场或也成为货币政策的关注领域

李扬:资本市场或也成为货币政策的关注领域

2024年12月1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的提法,回答了“货币政策要不要管资产市场”的问题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关键是乘数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关键是乘数

2024年12月10日

为了实现“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盯在财政支出的规模,需要转向另一个至少同样重要的参数:由居民消费倾向决定的乘数

化债之后与特朗普冲击: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

化债之后与特朗普冲击: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

2024年12月09日

2025年“特朗普冲击”将加剧中国宏观政策的外部掣肘,但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仍应“以我为主”,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后,汇率、债务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政策应靠前发力,走在预期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