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论坛独家解读】胡晓勤:企业风险管理

2014年09月18日 16:05 来源于 财新网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增加股东价值和降低财务波动的坚实基础,更将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也日益受困于战略、财务、市场、法律、政治等海外风险,中国企业亟需培养“全面风险管理思维”,提升核心竞争力,迎接全球化挑战。

  从历史演变来看,企业风险管理有着怎样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国际、国内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如何?风险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为此,论坛专访了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勤女士。

  论坛:风险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类认识风险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人类活动的扩展引起风险日趋复杂,风险的发展刺激了风险管理的发展。从历史角度看,风险管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胡晓勤:风险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作为系统性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大致分为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安全与保险”为特征的风险管理。100多年前,快速发展的航海业面临的海上风险催生了保险业的迅速发展,最初航运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规避自身的风险损失。

  第二阶段是以“内部控制和控制纯粹风险”为特征的风险管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加强“控制纯粹风险”的概念,提出公司在业务管理和流程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要有内部控制。

  1949年,美国发布了《内部控制—调整组织的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必要性》,首次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权威的定义。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反国外贿赂法》,包含了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条款。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内部控制在结构上进一步完善。1985年,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开始研究企业如何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有效的内部控制,1992年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COSO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内控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

  我国于20世纪 90年代开始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首次完整提出内部控制的“三要素”。

  第三阶段是以“风险管理战略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特征的全面风险管理。进入21世纪,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简称ERM)已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它来自于美国全美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人机构(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它系统地为现代企业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管理层、执行部门和其他员工)提供了一个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逻辑框架,运用于企业战略的多层面、流程化的风险管理过程。它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证。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31000标准,即《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导方针》,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流程。

  论坛: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现阶段,国际风险环境存在哪些不同于以往的挑战?

  胡晓勤:经济复苏的上空仍然笼罩着经济危机的阴霾,在复杂多变的商业运营环境下,企业发展运营要面临诸如以下的无数风险:

  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毁损往往巨大又难以规避;恐怖袭击活动对于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来说带来的财产毁损往往需要长时间全面的恢复;当机器安装错误、爆炸、短路、操作不当时等,会引起不可预见的意外物质损失;当企业生产、出售或分配的产品有缺陷时,使用者会面临受到身体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在经营活动中如若发生对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或因第三者遭受意外损害时,企业要处理损失赔偿事务;货物在运输中,工程在建设中都要面临毁损风险;企业财产会面临盗窃风险;在涉及网络盗窃、网络间谍、网络战争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在内的网络风险之中,数据存储的安全也是一项急需应对的重大挑战。诸如此类的等等风险影响着企业的顺利发展。

  论坛:保险业对此有何应对方案?

  胡晓勤:自上世纪以来,国外企业就开始意识到运营发展必然存在风险,如若不妥善及时处理,风险隐患逐渐变大,所带来的损失往往是致命的。在经验教训中,企业开始反省如何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保险业也在思考如何采取方案帮助各企业规避风险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保险业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案:

  财产保险。财产险能够为企业的有形资产因承保风险(如火灾、洪水、盗窃等)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同时也可为因承保风险导致生产运营中断而产生的利润损失及其他相关经济损失提供保障。

  责任保险。责任保险能为业务经营中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添加一份保险保障。提供责任保险解决方案、防损工程支持以及理赔服务。

  能源及工程保险。能源险为公用事业、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等特殊领域的财产提供保障。工程险承保正在建设或安装的被保险工程因承保风险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并赔偿被保险人在工程建设或安装过程中造成第三方的物质损失或人身伤害而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意外及健康保险。意外事故、疾病等可能不期而至,需防患于未然。意外及健康保险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涵盖意外伤害保障、疾病保障、旅行保障等。

  货物运输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承保货物在指定港口或地点间进行运输过程中由于承保风险而遭受的灭失和损坏。

  信用保险。信用保险为公司提供顾客破产和拖延付款等贸易风险保障。通过大型信用保险商的支持,强化投保人的信用状态和收款能力;让投保人在新旧顾客之间建立信心;为投保人的结算表和现金流转提供大幅或无法预料坏账的保障等等。

  除此之外,保险业还有开展工商通保,信用保函,机动车车辆保险等等方案,力求最为全面的帮助企业保障财产、产品及货物安全,规避风险。国外企业和保险业多年来在风险管理上努力的经验与方案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市场的风险管理意识正在逐步形成,自我反省提高的同时也开始对外借鉴精华,开放交流来达到最高效的进步。

  我们知道,欧美国家已经拥有了比较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监管体系,对于这些风险和挑战,他们是怎样做的?

  胡晓勤:是的,欧美国家在风险管理方面已建立起成熟的体系,相关的政策、法律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该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如安然、世通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布了《萨班斯法案》,加强对公众公司的会计和公司行为的监管。除了外部环境对风险管理的约束,企业也制定了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以规避各种经营中遇到的风险。

  论坛:可否介绍一个具体的例子?

  胡晓勤:拿汽车服务金融业举例来说,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近1.4万亿美元的汽车销售总额中,汽车金融服务融资为1 万亿美元,约占70%;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一般在30%左右,有时高达60%,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已经成为世界几大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利润来源的主要部分。

  我国汽车金融业在2003年出现了一次井喷,当年车贷达到800多亿。但是由于风险控制的缺失,汽车金融业出现大量坏账,并直接导致汽车信贷基本停滞。而同期大举进入的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得益于其良好的风险管理经验,发展势头良好。

  因此面对国内外不断成长的汽车市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分享这一庞大的“蛋糕”。同比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只有风险管理发展好的企业才有最稳固的发展前景。

  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为那些已经着手推进的企业带来了好处。风险管理好的企业为企业带来了增值的作用。据调查,西方80%投资者愿为风险管理好的企业支付溢价。英美股市上风险管理好的公司享有10%-30%的高额溢价。

  论坛:与欧美国家相比,很显然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您看来,国内企业特别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应该怎样理解风险管理的价值和必要性,以及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胡晓勤:“走出去”是众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与世界一流企业同台竞争,就必须接受相同的游戏规则。而单就风险管理而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尤其是在诸如安然、世通等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更加为各国所重视,2004年,COSO组织提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用以指导企业将风险管理提升至更高的水平,这是全球风险管理发展的一个革新点。这些对于希望通过国际竞争获取更大发展空间的国内企业来说,都是快速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无形压力和动力。近年来,国资企业也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从起步到优化的过程,风险管理工作也要从临时、分散的行为,发展为过程标准化、操作制度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管理活动,最终达到持续改进、量化为主的状态,将风险管理变为企业价值的源泉。风险管理在我国已逐渐被认识并采用,在学习和实践探索中,风险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根据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

  一是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近年来,国企面对以往经验与教训,风险意识也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重视风险管理,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防止风险管理活动的暂时性和间断性。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在企业获得目标利润的同时,考量企业行为决策会否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项目风险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而规避风险损失。

  二是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完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清晰,就能够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及相对应专职的风险经理,风险承担的主体得到明确,可以防止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从而对企业风险进行权威、有效的管理。

  三是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通过风险意识的提高,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真正使企业安全运行。

  近年来,海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10多年内,出于国内资本和产能过剩等原因,以及为了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和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等,对外投资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把握海外并购风险,提高对海外投资风险的宏观管理能力也成为了国企必须仔细思量的新课题。

  论坛:除了刚才谈到的与企业发展的密切相关性,保险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中还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胡晓勤: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在经济补偿方面,保险业有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而如果保险业风险管控不到位,致使自身风险隐患较大、风险频发,何谈防灾化损,何谈稳定经济和金融运行。

  在资金融通方面,保险业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效率,降低金融体系风险,而如果保险业风险管控不到位,致使投资原则把握不准、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欠佳、投资程序和流程存在疏漏,不仅无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保险业,以分散资金过度集中于银行业的风险,实现金融业“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且还会降低金融市场效率,加大保险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难以担当起金融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重任。

  在社会管理方面,保险业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等,而如果保险业风险管控不到位,影响到养老金的正常给付和责任险的赔付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先老后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保险业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为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提升自身地位提供保障。

  所以说社会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保险业的生存发展是休戚与共、利害攸关的,荣则共荣,损则俱损。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既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减少灾害事故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也有利于保险业减少赔款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客户的成熟以及竞争的加剧,保险经营中专业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保险服务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成为衡量各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风险管理正是保险业的关键职能,也应该是保险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论坛:怎样才能发挥出这种核心竞争力?

  胡晓勤: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经营管理决策上。从对社会的作用来看,既体现在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投保人加强风险管控,降低初始风险;也体现在通过基于精算的“风险定价”和条款设计,真实反映保险标的的风险暴露程度,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安全设防和备灾减灾。我们相信,创新保险机制、完善保险功能、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保险业大有可为,也理应大有作为。

  作为一个领先的全球性保险公司,苏黎世深刻理解妥善处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是为每个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一个可以系统地管理和解决各种风险因素的商业环境。在做好自身企业风险管理的同时,引入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经验,与各产业界联合,促进整个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中国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这句话用到企业风险管控上再适当不过了。可以说,我们对风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同时对风险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风险管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版面编辑:会议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