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益平:新经济模式及市场化策略

2012年12月21日 17:36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在12月16日举行的“财新中国经济季谈太原专场:寻找新一轮投资驱动”主题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黄益平就新经济模式及市场化策略进行了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我们过去30年走过来,大家觉得成功也好,很多问题也好,但是以后的10年、30年,会和过去非常不一样。

  有一次我去上海出差,有一个同学在上海做生意,我问他最近的形势怎么样,他说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他们所做的事情已经不可能再重复、再持续,以后的经济也好,生活也好,政策也好,会有很大的变化。他给我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过去10年工资上升了3倍,但是产品的价格没有变化,这是我们企业面对的问题,但是具体而言,过去有三大支持我业务扩展的重要条件,现在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快要消失了,第一个,几乎是无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低成本优势;第三,高速扩展的出口,这三个条件都已经开始发生逆转,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感受,第一,我们过去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现在雇工已经开始出现困难。我老家是宁波的,今年8月份回宁波,制造业现在的状况不是非常好,因为出口疲软。但是在经济减速的同时,工资上升了14%,为什么工资还要上升?因为很多老板说,不加工资工人就走了,走了就再雇不到这样的工人。对于我们很多企业家来说,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新常态。

  第二个问题,我们过去的很多产品都比较便宜,为什么说中国在过去30年很快变成了全球制造中心?不仅是劳动力便宜,而且资源很便宜。如果你做制造业投资,很多地方给你提供很便宜的土地使用费,所以我们在过去30年所有的成本都非常低,造就了非常庞大的制造业,但是这些成本现在都开始上升了,能源、土地在上升,而且对环境保护的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我们的成本上升。

  第三个最重要的条件,我们过去一直是依赖出口的高速增长,造就了我们中国成为了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因为成本非常低,产品生产出来就有竞争力,有竞争力就卖到国外去,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出口的引进,但是现在很难了,全球经济不可能再持续像过去10年、20年高度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过去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到1%,现在已经占到10%,我们如果像过去10年、20年的出口,再保持30%的速度增长,每年占全世界的份额要上升2到3个百分点,这对全球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所以今天中国已经是国际贸易终端的主要目标国。

  我这个朋友所说的,实际上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一些变化,我把它简单概括一下,事实上就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我们的经济模式发生变化,核心是什么?我们大家可能有印象,2003年温家宝总理上任的时候,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很成功,但是增长模式有问题,主要反映在经济结构不平衡,出口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很难持续;投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全球危机以后几乎接近50%,这个在全球是非常罕见的,而且有一系列的问题,加上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不公平,环境受到破坏、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等等问题,所以政府一直在强调,要改善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方式,但是后来看起来,效果不是非常好。我自己觉得这个比较独特的现象,中国经济改革30年间,一方面增长很成功,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其实和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策略有关系,这个改革策略,我把它称之为不对称的市场化策略。

  我们看今天经济当中,一方面看产品市场,农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几乎全部都放开了,但是如果我们看我们的投入品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本、能源、水,或多或少都有政府干预的影子,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不对称的市场化策略,其实有一个很内在的逻辑,它的逻辑就是追求生产,把资源价格,把投入品的价格压低,一方面政府可以帮助推动资源流向什么地方,政府认为国有企业很重要,认为钢铁工业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影响影响配置这个贷款,但是把所有的投入品价格压低的结果,就像我们补贴企业,剥削居民。所以经济非常活跃,但是有一些活动更加活跃,比如说投资和出口。如果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我们现在有很多理由解释消费比较疲软,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核心的一条,过去30年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国民收入增长,所以你的消费增长不可能超过GDP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好在刚才朋友说的这些变化,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解释了,我们的经济模式已经在变化,不对称的市场化策略已经快走不下去了,有第一个理由,我们现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所以工资已经高速上升,这个大家都看到了;第二个,我们看到资金的成本,利率市场化还需要走,但是引资银行的高速发展,如果政府继续坚持利率管制政策,银行不会有很多钱剩下,我们都觉得它有风险,其实它是一个变相的利率市场化过程,这个过程第一使得资金成本开始调整;第二迫使政府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那么所有的这些合起来,使得我们在经济当中,已经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变化,我把它称之为从过去的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我们不需要讨论太具体的,我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可能发生的六个方面的变化。

  增长速度方面,通胀压力会上升,收入分配体制会有改善,经济结构会变得更加平衡,但是产业升级换代必须加速,经济周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举个简单的例子,增长速度会放慢,刚才贾所长也讲到了,但是我想说的,有人说是周期性的,有的说是结构性的,我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第一我们看很多官方机构,或者民间机构机构做的分析,过去我们30年10%的增长,是不是10%的增长一直能持续下去?没有人认为一直能持续下去,的的增长潜力是多少?大部分人认为是7%到8%,这是经济学家算的数据,对于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就看两个指标,一是就业,二是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增长太慢,你会看到很多失业,你会看到通货紧缩。现在我们今天的状况,没有看到太多的失业,劳动力市场没有出现很明显的恶化,这是政府不会采取特别激烈的措施支持经济增长的原因。我自己觉得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刺激,除了刚才所说的理由,市场经济比较稳定,没有必要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还有一个原因,4万亿以后,其实有很多的反思,当中是有必要的,但是从量上来说,可能过头了。从民意来看,对于过度刺激现在也非常反感,所以这一切都会影响明年的政策。也许经济见底了,也许回升了又开始振荡了。如果8%是一个新的常态,那么这是我们相当长时间内可以接受的,而且8%还可以进一步地下降。我刚才说的消费可能会有改善,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多少年都担心中国经济增长很成功,但是收入分配恶化很严重,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收入分配开始有改善的迹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资大幅度上升,工资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增长,就是我们那个同学说的,成本翻了三番,产品价格没有上升,结果企业利润受到影响,但是居民收入增长。

  在一个社会当中,穷人更多地靠工资,富人更多地靠投资回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逆转,过去30年越来越多的钱流向企业,现在是倒回来了,会给我们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第一个,消费改善了,我们做了很多分析发现消费已经开始回升,但是消费里头我请大家注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消费是改善以后我们做投资要关注消费,但是消费里面有不同的故事,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十月初的时候,黄金周的时候,大陆一放假,香港很很开心,但是今年放了一个礼拜的假,香港奢侈品销售少了30%。同时发现的是,大陆来香港旅游的人增加了30%,他们不会买LV的包、劳力士的表,更多的游客是去了电器商店,去了超市,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的消费总体上来说在增长,但是在发生很明显的结构变化,这个明显的结构变化其实就是在企业利润受到挤压的同时,富人开始受到了影响,但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在增长,这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要面对的。

  我问我这个朋友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只有三条路,第一往西部走,到成本低的地方;第二往海外走,到成本低的国家;第三往上走,就是产业升级换代。经济下行的时候,利润都会受到挤压,但更重要的是,这一轮的利润挤压不是一个短期现象,所有成本上升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其实是利润挤压的长期化现象,这个对我们投资企业来说,自己做投资也好,买股票也好,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现象,所以简单地总结一下,我觉得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今天以后的经济和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经济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看到的,即使我们今天看到的,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明天不一定有很高的投资回报,因为过去有多少年在沿海地区,像生产服装的,生产玩具的,现在都生存不下去了,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从简单的投资来看,第一从长期来看,消费比投资的重要性会大幅度上升,过去是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现在是消费开始上升,这是第一个,在消费里面我刚才提到要区分不同层次。一般的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当他们的收入上升的时候,他们在哪儿花更多的钱?一般在四个领域,第一个是电器,第二是汽车、交通和通讯;第三是旅游、文化和教育;第四个是金融服务。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的时候,这些领域会受到很大的好处,当然高层的消费还是会增长,奢侈品还是会增长,但是在短期内可以想象的是这些增长会受到利润挤压的影响,我刚才说到,利润挤压是长期性的。

  第二,投资增长也是很重要的,李克强说到,城市化和地方经济发展会成为主要的内容,房地产也好,基础设施也好,投资还会增强,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这个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人说是大中商品市场的超级周期可能快要落,从经济增长上没有问题,从支持总量商来说,可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大中商品我觉得还是要区别不同的大中商品,有一些简单的用于基础设施的产品,也许需求的增长速度会放慢,但是也有很多跟消费有关的大众商品,实际他们跟我们消费密切相关,假定GDP增长速度放慢,消费占GDP的比重上升,实际上以后对这些大中商品的需求也会加速。

  最后一个,刚才贾所长说到了,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产业升级换代要不断地加速。今天看上去似乎还有很活跃的、很有竞争力的产业,也可能明天就没有竞争力了,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在东亚地区韩国、台湾和香港就是比较好的例子,他们在80年代初经历了我们现在的路子,后来他们走了不一样的道路,到底以后怎么发展?有可能是新型战略性产业,也可能是服务产业,可能这个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想有一条,就是我们只有找到那些以后有竞争力、以后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才有可能给我们非常好的回报。

  谢谢大家!

  

评论
全站点击排行榜